沈从文经典散文友情(友情沈从文主要内容)

上篇提到:沈从文摆脱失恋后,为何要走专职写作之路?两个挚友聊家常鼓励他 。在讲述完沈从文与丁玲、胡也频的相识之后,今天将要展开他们创业故事的第二篇:沈从文、丁玲、胡也频的共同信念 。


沈从文经典散文友情(友情沈从文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本文虽为沈从文系列的故事,却主要使用了丁玲的经历串联、引导,因为我认为丁玲拥有着独特、自由的个性思想,其敢作敢为的性格照亮与贴近沈从文对家乡美的回忆 。丁玲在沈从文的眼里也是柔婉细腻的,沈从文深为她的脾性所吸引,为其哭与笑 。

在北漂的生活中,沈从文、胡也频和丁玲三个人有着相同的苦闷感伤,不愿意艰苦地生活,却又不得不生活下去 。他们在经历上相似,情感触痛的点也有共鸣 。勇敢闯天涯的背后,梦想是会随时幻灭,生活琐碎就像脚链一样拴住了他们,所以他们彼此的友谊情感又是牵连在一起的 。沈从文、丁玲、胡也频谁也不敢轻易受伤,因为一个人的痛会让其他两个人也感受到同样的痛 。

接下来,为了揭开他们共同的信念将由丁玲故事开始讲起 。

丁玲的信念
瞿秋白对她的评论,“冰之是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

【沈从文经典散文友情(友情沈从文主要内容)】丁玲对于学习文学信念的形成多半来自曾经暗自爱过的瞿秋白 。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 。上学那会,反封建思想废姓,丁玲觉得称呼“冰之”不太方便,就叫了丁冰之,后来她要去当演员,自然又在字典里摸出来一个字“玲” 。丁玲,一个精巧细致的名字,在“玲”的内心藏着坚定的思考,一旦有爱的呼唤 。叮铃一声,就会产生清脆的碰撞声,自由的思维就要开始翱翔 。

丁玲从来不安于现状,她渴望去外边世界看看 。相夫教子不适合她,伟大的梦想需要雄厚的知识来积累,她主动脱离庞大的家族“阴影”而踏上求学之路 。

丁玲喜欢不庸俗、有思想的而进步青年 。1919年,有一位全校的领头人物出现在她的视野中,那个人就是王剑虹,丁玲每天都会与她在走廊碰面 。对于这位非常严肃,昂首出入,目不旁视的人,丁玲一般不会放在眼里的,可就是她犀利、坚定的眼神又吸引着丁玲注意 。

“她像一团烈火,一把利剑,一支无所畏惧、勇猛直前的队伍的尖兵 。”——《丁玲自述》

在学校的辩论会上,王剑虹讲词尖锐,时常激起全体同学的热情 。有些时候老校长与教员们都被问得瞠目结舌 。丁玲喜欢活动,但是她却不敢接近这个女孩,认为她身上有刺 。丁玲仰慕王剑虹,对她的印象之深,以至于丁玲在日后全身心爱护着她这位闺蜜 。

1918年夏天,经历2年多转学生活后的丁玲虽然表面上已经忘记了王剑虹这个名字,但是她们两个人的个性极其相似,在常德的再次碰面令丁玲下决心跟随她一起热忱于妇女运动,开辟人生的大道 。


沈从文经典散文友情(友情沈从文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左丁玲,右王剑虹)

从决定一同奋斗的那一刻起,她们就成为了挚友 。热烈、精神饱满的王剑虹背后却是一个需要感情滋润的女子,但是外表冷若冰霜,却总不能如愿 。

“当我们把钱用光,我们可以去纱厂当女工、当家庭教师,或者当佣人、当卖花人,但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读书、去生活,自己安排自己在世界上所占的位置 。”——《丁玲自述》

丁玲是一个能保持乐观的人,即使她从4岁就失去了父亲,但是她还有一个寻求上进的母亲,而王剑虹却没有了母亲 。这样性格、经历相近的两个人,互相鼓励自我去学习,斗争,哪怕前方是地狱也要闯一闯 。

1923年夏天,她们到了南京,全部生活费用都交给了梦想,投入到了书本里 。不久她们的一个老朋友柯庆施带来一个戴着眼镜,虽然讲着南方官话,却是很机警的人 。他总能惹得大家高兴,并且会用平和的眼光来观察每个人 。这个人就是瞿秋白,一个为自身文学信念而战斗的勇士 。


沈从文经典散文友情(友情沈从文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瞿秋白爱与她们讲苏联文学的故事,这些正和她们两个人的胃口 。当提到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的时候,瞿秋白会熟练地剥开故事的一层层表皮,展现出来真正的文学语言给她们看,而这些正是她们两个人未曾知道的内容 。后来瞿秋白听了她们到处闯荡的日子,对她们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都认真的听着,称赞着 。对于两个充满羡慕与敬仰的文学女青年来讲,瞿秋白正为他们描绘清晰文学信念 。

去学习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

瞿秋白是她们最好的梦想导师,他谈话面很宽,讲到欧洲文明发展,讲到文艺复兴,讲到唐宋元明 。他可以讲死去的英雄,也讲伟大的思想导师,上死人身,给这两个活人讲明白;他也讲活着的斗士,正在为梦想而奋斗的学生,把自己装入勇者的灵魂,让她们两懂得活着的意义 。

在谍战的影视剧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人因为爱上另一个人而产生爱人的信念 。编剧把一个人的信念放在另外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用的就是爱情 。爱情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传递了信念 。

“秋白爱上一个他的“德瓦利斯”,一个什么女士了 。我把我听到的和我所想到的全告诉剑虹,剑虹回答我的却是一片沉默 。于是我们的小亭子间寂寞了 。”——《丁玲自述》

无所不讲的两个挚友,突然变得沉默了,因为王剑虹爱情萌发,所有的事情都在朝着她内心一个方向滚动,但是对方却不知情 。当丁玲凑巧翻开了垫被底下放着一张布纹信纸,才知道她的闺蜜王剑虹热烈地爱着瞿秋白 。

丁玲内心是焦虑的,她知道王剑虹不懂得表达自己的爱,她不显露的爱却带来了别人的议论与嘲笑 。丁玲不会生她的气,只为她而难受,丁玲想帮助这个朋友 。因为丁玲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会给王剑虹带来什么,他们之间是否可以和谐、幸福、融洽,还有什么可以让丁玲再为他们而做的呢?

丁玲其实也是默默地爱着瞿秋白的,但还是由她亲手将闺蜜的信交给了瞿秋白,代表着一个爱听故事的丁玲彻底离开这段三人之恋 。这段时间留给丁玲的记忆不是空白,除了瞿秋白握住她手说到的:“我谢谢你!”还有关于爱所传递的学习文学的信念,关于这份爱丁玲并没有丢掉,而是把它在合适的机会传给了下一个有缘人 。

“我想,他也许会想到王剑虹吧,他若有所怀念,却也只能埋在心头,同他热爱的文学一样,成为他相思的东西了吧 。”——《丁玲自述》

丁玲离开了上海去了北京认识了充满朝气的《京报》副刊“民众文艺”编辑、青年作家胡也频,而后认识了沈从文 。后来,王剑虹因为肺结核离开了人世,复杂的心情并没有一直缠绕着丁玲不放,而是留给她生命中最美的片段,留下来的是在丁玲的内心深处美好 。

特殊的友情
“你么,按你喜欢的去学,去干 。飞吧,飞的越高越好,越远越好 。你是一个需要展翅高飞的鸟儿 。”——丁玲母亲






沈从文经典散文友情(友情沈从文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丁玲,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一个令胡也频爱至深的女子,一个令沈从文感受到共鸣的女子 。在三个人之中,丁玲女性柔美的一面带来文学作品鲜明的视角,使得沈从文与胡也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扩展了思维 。她将是他们心中一座大山让他们爬得更高看得更远,她也是他们的一条大河承载他们的梦想驶向远方 。

丁玲女性细致入微的思维里总有一条独自的小路,那里藏着她心中每一次震颤 。在丁玲的内心,这条路很深,她会在幽深的心间小路上徜徉,捕捉自己灵魂的每一悸动 。

这种细致的思考使得初到北京的丁玲并未放弃学习,但是面对没有经济来源又孤独的生活,她内心开始“消沉”,需要温情的呼吸 。

在一次朋友聚会期间,丁玲结识了胡也频 。书香气质的女孩,长相圆脸长眉,性格端庄大方,胡也频拿着这些初识印象来标记心中的女神 。

丁玲自视很高,并不会在学习期间恋爱 。胡也频对于这一切只是保持了距离,不会捅破 。但他也不会一直不做事,胡也频的性格单纯,执着,他心里明白一切,默默地找寻与丁玲共同的兴趣,消除自己在丁玲面前的自卑 。


沈从文经典散文友情(友情沈从文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胡也频作为小小刊物的编辑,对待事业的态度是不抛弃不放弃,善良、憨厚、明事理 。

他们编辑工作平凡,但不简单,有期待,也有希望 。

每到应送稿的一天,他就与项拙轮流坐车或者徒步去京报馆送稿,报出后,还是由他们亲自拿回 。在北京的西单堂子胡同内西牛角胡同四号两个人就一直低头伏案写作,有时候分头抄写寄赠的封套 。

在当时,要是有人能寄来邮票订购刊物,他们会十分的兴奋,这就是不放弃文学事业的理由 。他们盼望着是更多进步年轻人来投稿,期待有人的文章可以交付印刷,印成刊物的时候又希望有人可以看,这样最后有人阅读了也就有了报酬 。大家都开心,他们也就开心了 。

沈从文曾经在《记胡也频》的内容里写自己遇到胡也频的心情:“自己在北京等于一粒灰尘 。这一粒灰尘,在街头或任何地方停留都无引人注意的光辉 。但由于我的冒险行为,把作品各处投去,我的自信,却给一个回音证明了 。”

沈从文在他的“窄而霉小斋”接待了项拙与胡也频,他当时的喜悦不能用任何语言说得分明,因为他与胡也频的这份友谊决定他此后的文学方向 。终于有人开始关注沈从文这粒灰尘了,若不是胡也频沈从文似乎就要放弃专职的写作了 。对于有一个有趣和幸运的友谊,哪怕一直聊着家常与喝着开水,沈从文都觉得珍惜 。

对于与沈从文见面的这件事,胡也频更是感到兴奋,因为坦诚的他终于见到一篇“真正”好的文章,所以会一直对着初见的沈从文说着:“你的文章,写得真好,读来仿佛在说我心里的话 。”


沈从文经典散文友情(友情沈从文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沈从文在最早的作品《公寓中》编集里虽然写得是孤独、消沉的镜面人生,而文章中的人物照进的现实生活,却吸引是少数与他有共同经历、共同梦想的人,他们同样想继续学习,需要交流 。

胡也频就是这个被吸引而来的编辑,同样他也是沈从文的读者 。于此,他也经常称沈从文笔名“休”(休芸芸),沈从文与他交谈中得知海军学校而来,与自己也算是“军人”相识,所以称其“海军” 。

胡也频见到了沈从文很激动,他思索着把这件事告诉丁玲 。按照胡也频的性格并不会直接告诉丁玲这个人多么优秀,而是思索着丁玲与沈从文的共同点:

沈从文与丁玲在北京的生活开始都不如意,却都有着继续学习的想法 。对了,还有重要一点他们是老乡,这个点不知道会碰撞出什么故事来呢?然后还有关于大家的文学信念,为了什么而学习写作呢?又会为了什么而坚持下来?

胡也频不停翻着沈从文的文章,终于找到一点让他认同 。

“二十岁了,孩子的美丽光明的梦,被我做尽了!黄金的时光,被我浪费完了!少年的路,我已走得不剩什么了!时间在我生命上画了一道深沟 。我要学二十年前初落地时那么任意大哭:虽然不能把我童年哭回,但总可以把我二十年来在这世界上所受的委曲(民国用词)与侮辱一齐用眼泪洗去 。”——沈从文《公寓中》

胡也频认为:美丽的梦想,逝去的时光,剩下未来的路,把委屈与侮辱用眼泪洗去 。这些不也是自己的心声吗,这些正是我们三个人,是更多有志青年的心声啊 。

胡也频激动地把这些话告诉丁玲,并约定好,下次带她与沈从文的见面 。丁玲也是第一次认真听着这些话,也试图开始了解着这个用心的胡也频,了解他的身世和过往 。丁玲很高兴,以至于在与沈从文见面的时候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而一直微笑 。

胡也频的坎坷、艰难,沈从文的平和、亲切,丁玲都记在心里 。于是,在那次见面中他们把这些年都不愿意说的话倒了出来 。这些事情过后,丁玲对他和沈从文充满着同情和敬佩 。

盛夏的北京,阳光透过绿叶缝隙照在胡也频的脸上,他告诉丁玲关于文学的一切和未来的人生 。同样,丁玲也会抽着时间与胡也频、沈从文讲述很多国外文学作品,两个男人像是打开了全新的世界,兴奋着倾听 。

丁玲感谢他们接纳这个消沉的自己,论阅历,经验都比自己丰富的两个男人,却还保持热情和追逐文学的信念 。这是丁玲最欣赏他们的地方 。

“我们于是谈河水,谈小船,讨论那条河水一切是人发生兴味处 。我们既然个读了几本书......为同一怀乡病原因,把我们的友谊弄密切了 。”——沈从文《记丁玲女士》

沈从文认为丁玲与那些天天呼喊着口号的女性不同,不会在细微小事上喜怒哀乐,有着坚强的情感与宽厚的气量,她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发现着这位女性身上的文学特点,就如林宰平老师发现他的作家天分一样,丁玲似乎在写作方面的性格更鲜明 。

信念触动的情义

沈从文经典散文友情(友情沈从文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作为三个人当中唯一的女性,沈从文并未把她当成女孩来看,因为丁玲追求进步,义无反顾的向着自己的信念而冲刺,奔跑的样子更像一个冲锋的战士 。而胡也频早已经被丁玲特殊的气质所迷倒,一心就是想着讨好丁玲,抱得美人归 。

一边来自老乡的鼓励,一边来自同事的倾慕,丁玲暂时放下了执念,不再像飞蛾一样扑火,非死不止 。而是有一份决定吃苦的信心愿意投身属于他们三个人的事业之中 。

丁玲在与沈从文、胡也频相处的短暂时间内改变了很多,她似乎忘记了20岁之前经历着叛逆与伤痛 。但是率真、耿直的她更像一株新发芽的树苗,一直向上生长,渴求获得与其他同行者(男性)一样的地位 。这样的丁玲似乎也在影响着沈从文与胡也频,他们开始更努力向着共同的信念而进发 。

特殊的友谊,共同的信念,结下了独特的文学果实,是时候该为梦想创造点什么了 。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偏僻的 。在任何逆境中,她都能充实和丰富自己 。”这句话虽然是丁玲写给自己的,也是后来写给追求过并爱上自己的胡也频 。同样也是写给正在奋斗的大家 。

感谢您的阅读,下一篇将讲述他们三个人创业故事的结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