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液|张福杰:高危性行为后应在72小时内启动预防降低感染艾滋病风险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张曼玉
近年来,我国15~24岁青年学生感染HIV的年报告数均在3000例左右,青年群体感染HIV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国家卫健委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呼吁,青年学生一旦发生高危性行为,怀疑感染艾滋病,应先去医疗机构,由医护人员评估,并在72小时内尽快启动预防,降低被感染的风险;如果有多个性伴侣且患有其他性病,要实施暴露前的预防;如果确诊被感染,需尽早实行抗病毒治疗,治疗得越早,得到的益处越远大于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使免疫功能免遭不可逆的破坏。“总归一句话,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远离疾病。”
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张福杰接诊的病人中有大学生、高中生,甚至初中生。有的大学生前一天晚上没有任何保护,就与几乎陌生的人发生完全没有保护的性生活。还有一名18岁的大学一年级女生,虽只有一个男朋友,但却被感染了。“看到年轻人得病,我又心疼又生气。”
“艾滋病真的离我们不远。”张福杰说,青年学生很难自我判断是否有风险,还存在着知行不一的问题,导致了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因此,教育是关键的一环,学校有必要开设必修课程,多向学生们普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分别是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对于成年人来讲,就剩下性和血液两种传播途径。通过血液的传播,一般都是有组织液的交换,比如共用注射器和刮胡刀,文眉、文身,以及非医疗机构有创伤性的美容,这些都可能造成感染。通过性的传播,应该注意发生性行为要有安全措施,使用安全套,除非只有一个性伴侣,且对方是健康的。”张福杰说。
如果发生了危险的性行为,在医学上还有补救的措施——72小时内尽早启动暴露后的预防。“在有危险的HIV暴露以后,24小时之内服药,连服一个月,动物实验显示有100%的保护作用,在我们医院启动了暴露后预防的(人)几乎没有真正被感染的,如果错过就没机会了。”张福杰说。
张福杰介绍,过去得了艾滋病,百分之百死亡。而且死亡原因无非两个:感染或恶性肿瘤。因为艾滋病病毒靶细胞攻击的对象是CD4、T淋巴细胞,这些细胞抗感染、抗肿瘤。如果人体内的CD4小于200,95%的可能性在18个月之内死亡。
现在有了抗病毒药,患者活的时间长了,直接死于机会性感染和艾滋病相关肿瘤的比例大大下降,但是会出现艾滋病老龄化现象。荷兰做过一项研究,到2030年,老年艾滋病患者的占比将超过50%。按数学模型推算,这些人患有一种共患疾病的可能性有90%,所以死于其他疾病或癌症的比例就会增加。
张福杰表示,现在的技术手段可以使一些感染者几乎能够达到预期寿命。如果到了疾病晚期,免疫功能被严重破坏的时候,就没有这么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药物的毒副作用不容忽视。“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地坛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平均第一次吃药是在30岁,现在可能会更年轻。这些人按说不应该出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吃药以后,有42.0%多的人两年以后血脂增加,然后引起糖尿病、高血压。”
目前来看,一旦感染了艾滋病,就需要终身治疗。“现在的治疗是采取药物的方法,使病毒被压制到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或者组织液分泌中检测不到的水平。但这个病毒非常狡猾,有一些藏在一些特别的地方,比如淋巴结或者细胞里,成了静止的病毒,药物对它没用。停药之后,静止的病毒又被激活,快速复制。所以现在来看,艾滋病的治疗是终身的。我希望将来可以达到功能性治愈——吃一段时间药,可以把药停下来。最终实现彻底治愈。”张福杰说。
组织液|张福杰:高危性行为后应在72小时内启动预防降低感染艾滋病风险】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