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各地疫情情况)
文章插图
眼下,暑假过去大半,不少家长已经按捺不住“神兽”即将“归笼”的喜悦 。然而,由于疫情影响,部分城市将推迟开学时间;同时,“双减”工作的有力推进,意味着“神兽”们即使“归笼”,也拥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上网课成为新兴教学方式,大大增加了青少年“触网”的机会 。多重因素的叠加之下,家长们迎来了旧难题的新升级:如何有效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文章插图
战争
陆筱,外表瘦弱文静,却一度被女儿驯成了“虎妈” 。女儿上初中时,有段时间喜欢在B站追番,陆筱苦口婆心劝阻无效,一气之下把手机和iPad“摔得烂烂的”,这才“治”住了女儿 。
陆筱不敢掉以轻心,前车之鉴就在身边 。有朋友的孩子,网吧“开黑”不亦乐乎,夜深仍不知归宿,幸好在网吧门口晃悠时碰上了“多管闲事”的警察,警察一番询问后才联系上焦急万分的孩子父母 。网上的新闻更是触目惊心:有些孩子沉溺网络,又缺乏甄别信息的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陷入了饭圈应援、校园霸凌、为打赏主播豪掷千金的成长“泥潭” 。网络猛于虎啊!每次看到这些新闻,陆筱心里说不出的痛 。
“我们家有一两年是‘禁网’的,不装宽带,也禁止孩子接触手机,没想到孩子放暑假回老家,也不嫌弃外公的老人机,结果‘干’掉了800多元的流量费 。”小虎的父亲宋志平苦笑着说 。作为网络“原住民”,00后们对互联网有着深入“基因”的亲近和依赖,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得到广泛应用,电子产品的轻巧便捷增加了父母们“围剿”的难度 。
给手机、平板电脑设置密码或直接锁在抽屉里,拿走路由器的电源线,要求孩子只有在自己眼皮底下时才能玩一会儿手机——与此相应的是孩子们的“见招拆招”:一轮轮乐此不疲地破解密码,趁父母不注意时“见缝插针”地玩网页版小游戏,以查题目、上网课为由借走手机,直到被身后的呵斥声惊醒……几乎每个家庭都在上演着类似的“猫鼠大战”,家长们需要不断地升级打怪,和“神兽”斗智斗勇,普遍感到心力交瘁 。
疫情加剧了这场战争的“胶着”状态 。居家防疫,人们与网络的黏性大大增强,孩子由于需要上网课,也就顺理成章地拥有了“触网”的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平台普遍采用的防沉迷系统或曰“青少年模式”,近日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
“青少年模式”自2019年3月在主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做出规范 。这一模式在各网络平台上的具体设置并不完全相同,但通常都包括:进入或退出模式需输入密码;每次使用时长累计不能超过40分钟,如需继续使用,则需再次输入密码;每日22时至次日6时,如要使用短视频App,也必须输入密码 。“青少年模式”通常还禁止使用平台的打赏、充值、提现、直播、发布观点等功能,而内容方面,推送给用户的也多为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学习课程、科普知识等 。
然而,随着众多媒体的一路“深扒”,许多平台的“青少年模式”纷纷“现出原形”:部分APP的“青少年模式”一经卸载重装,便恢复成普通模式;偷拿大人的身份证号对游戏账号进行实名认证,大人并未收到任何消息提示;夜间进入某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选择忽视提示后,仍可正常观看;部分平台留给青少年的内容池存在着低幼化和品种贫乏的问题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由于该模式存在诸多bug,家长们普遍弃之不用 。
“难道孩子会自觉选择‘青少年模式’?即使家长事先设置好了这一模式,难道孩子不会想方设法地‘破防’?”今年28岁的屠康有一个即将升入初三的弟弟,为了管好这个孩子,全家人披挂上阵 。在屠康看来,爱玩和反叛是儿童的天性,一扇未经精心设计的阀门,不可能抵御住孩子对网络世界的强烈好奇,家长们也决不可能把这扇极其重要的阀门,完全交给逐利的资本 。何况一些平台的“青少年模式”正变得“过犹不及”:以战争、暴力为关键词,屏蔽掉优质战争剧、推理剧,这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来说,算不算“得不偿失”?
踟蹰
每个家庭里,围绕互联网展开的战争,没有硝烟,却同样激烈 。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采访人员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的疲惫与纠结 。
矛盾、撕裂、争吵、仇视、隔阂……这些往往是“战争”带来的副产品 。“你会发现这场战争是没有赢家的,双方都在输,只不过家长受到的损害看起来小一些,但这背后是以牺牲掉孩子对你的亲近和信任为代价的 。”宋志平说 。没收了儿子的iPad之后,父子间冷战了很长一段时间,儿子觉得家庭是个“极权社会”,而自己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 。
因此,这场与互联网相关的“注意力争夺战”,远非“上不上网”那么简单,它更深层地触及了家庭的亲子关系和教育方式问题 。究竟何为“好的教育”?宋志平觉得自己的经历代表了一代家长的共同困惑:“我们父辈大多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后来虽然考上了很好的大学,但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和父亲很疏远 。等到我有了儿子,我想能不能至少先给他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结果儿子彻底‘放飞自我’ 。现在,教育对我来说变成了走平衡木的艺术:要给他画地为牢、立下规矩,又不能让他感到被压制 。所有的家庭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种平衡 。”
教育也是一种叙事,通过叙事,家长们将成人世界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 。但面对仅仅11岁的女儿,985高校毕业的胡先生感觉到“失语” 。胡先生的女儿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她平时上网主要是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或用有声书App听三国、水浒评书,这本来令胡先生感到欣慰,但随着女儿的过度沉迷和小升初的临近,他不得不向女儿说“不”:“问题是,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让她明白其中的道理 。她太小了,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我也不能告诉她‘不愿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这对孩子太残酷了 。”
另一方面,当代家长普遍理解孩子对互联网的热爱 。这届青少年看似“万千宠爱在一身”,但生活轨迹局限于学校、家庭和辅导机构,和同龄人一起玩耍的时间很少,饭圈文化、游戏成瘾的乱象背后,也有孤独幼小的心灵对融入社群、展开社交、获得认同的渴望 。何况,互联网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 。
友友的父亲曹允刚是南京大学1999级学生,踏入大学校园时正值互联网在中国开始普及,“当时南大图书馆有400万册藏书,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但当我检索某一具体门类的图书时,发现书不仅数量少,而且核心内容几乎都被引用过 。和书相比,互联网是无比浩瀚的信息海洋,我的所有同学都迷上了网上冲浪,也喜欢逛西祠胡同和南大小百合BBS,甚至真诚地为‘千年虫’危机担忧 。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激发了我们对世界的探索欲和参与感,也改变了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 。作为互联网的受益者,我不希望再让我的孩子退回到单一的课本知识里,那只会让他变得浅薄狭隘 。”
不论家长的态度如何,互联网早已成为青少年在学校、家庭之外的“第三课堂” 。一位父亲告诉采访人员,他女儿从小就喜欢上网追动漫,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后来女儿从美院毕业时,果断选择了更辛苦也更快乐的动漫原画师行业 。在这位父亲看来,互联网是时代的馈赠,是孩子了解世界、发现自我的窗口,许多新兴业态、奇思妙想就诞生于看似虚度光阴的上网冲浪中,“把孩子隔绝于网络之外,表面上看是净化了孩子的世界,实则也斩断了他们深入世界的触角” 。
第三条路
【全球疫情(各地疫情情况)】青少年“触网”,家长们在“管制”和“放飞”之外,还有没有别的路可走?
“前两天孩子老师打来家访电话,夸我家顺顺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比较强,不论面对什么功课,她永远劲头饱满,从不需要老师督促 。”说起女儿,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鹏掩饰不住欣慰和骄傲 。并且,他从来不会收走女儿的手机 。
“顺顺其实也很喜欢上网 。她喜欢看英文电影、刷抖音,也爱玩‘第五人格’,一种当下小女生们都喜欢玩的游戏 。我觉得没必要反对孩子上网,网络是孩子和外部世界、和小伙伴的‘接口’,关键是如何帮助孩子培育起正确的时间观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张鹏说 。从顺顺刚上小学起,张鹏就给她设计了“时间银行”:科学评估顺顺完成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在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之后,剩余的时间交由她自己支配,如果拖沓、磨蹭,留给玩耍的时间也就相应地减少 。这样,张鹏完全不必担心女儿会偷玩手机——她知道时间在流逝,赢回来的时间都将是自己的 。
不是家长要我怎么样,而是我自己要怎么样——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张鹏认为,让孩子学做“时间的主人”非常重要:“我一直反对家长把孩子的一天排得满满的 。有的家长好像就见不得孩子闲着,连发个呆也不行,负荷满满的孩子看起来过得挺充实,实际上是被外部的手推着往前走,自己内部的学习习惯并没有建立起来 。许多孩子还因此学会了‘磨洋工’:你不让我玩,那我就这么耗着,反正到了晚上10点我就得上床睡觉 。”
把互联网的大门向青少年合理敞开,与此同时,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起应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这种自觉主动的免疫比“青少年模式”的信息过滤要有效得多 。张鹏平时会把一些热点新闻随手转发给女儿,然后请她做个三分钟的语音点评,女儿也很乐意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当她了解到那些娱乐明星并非看起来那么光鲜亮丽,而是受制于资本和流量的裹挟,她很快就形成了自身肌体的免疫力:我才不要做偶像,我还是做我自己 。”
陆筱曾一气之下摔烂女儿的iPad,女儿气得好几天没和她说话 。陆筱很快发现,强硬的“断网”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亲子间正常沟通的管道一旦出现裂痕,往往要花费数倍的心血才能修复 。陆筱渐渐放弃了张牙舞爪的“虎妈”架势 。当看到女儿刷短视频,她会故意撇撇嘴,嘲笑她看“土味小视频”,女儿便觉得不好意思;等“逮”到陆筱也刷短视频的时候,女儿便报以同样的“嘲讽”,陆筱也会心地放下了手机 。
南师大教育科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殷飞,从专业角度对青少年上网的相关问题给出了建议:青少年平时要形成规律的生活作息,早晨固定时间起床,晚上准时睡觉,白天及时完成作业,最好能够养成运动的习惯;父母要和孩子就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则召开“家庭会议”,培养孩子主动积极自控的能力,帮助明确“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家长还要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结果和日常情绪保持关注,一旦发现问题要和孩子进行及时、理性的沟通,争取早日解决问题 。
其实,青少年上网问题不应成为父母与子女间的战争 。战争是粗暴的,但教育的本质是“农业”而非“工业”,这意味着通过一复一日的浇灌和照料,缓慢耐心地培养起孩子的习惯和价值观 。对青少年来说,他们需要学会拒绝诱惑,适度远离网络世界带来的“即时满足”,着眼于更加长远的发展目标,成为“延迟满足”的受益者 。
新华日报·交汇点采访人员 冯圆芳
- 多举措预防疫情(如何避免早恋)
- 急诊剖宫产|「疫情防控」馆陶县人民医院产科开展新冠肺炎孕产妇应急演练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何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 波比|全球首例7胞胎,一天需42瓶奶52条尿布,24年后孩子现状让人惊喜
- 阿米利娅·泰勒|还记得红遍全球的“蛋壳女婴”吗?号称最小婴儿,如今怎么样了
- 本杰明巴顿|全球首例!2岁女童却有80岁的脸,网友:希望能像本杰明巴顿一样
- 大头娃|中国各地出现大头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惩治?
- 宝妈|24年过去了,曾经轰动全球的首例7胞胎,如今个个出众,令人羡慕
- 母婴店|10名婴幼儿确诊,杭州一母婴店引发疫情传播,目前患儿病情已稳定
- 疫情|爸爸姓“日”,给儿子取名想破头脑,爷爷出手后全家亲戚纷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