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考古专业)

撕开中间印有巨大问号和“失传的宝物”五个大字的包装纸 , 从玻璃瓶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黄色的泥块 , 文创爱好者李乐(化名)手握洛阳铲准备“考古” 。

10分钟过去了 , 李乐看着手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文物” , 等不及开始“暴力拆土” 。她双手放在半截泥块的两侧 , 用力向两边拉扯 , 一张脸露了出来 , 同时在这张脸上弄出了一个小缺口 , 像开了第三只眼 。

考古是个细致又需要耐心的工作 , 李乐重新拿起洛阳铲一点一点向下挖 , 边挖边用刷子扫去覆盖在“文物”表面的灰土 , 终于挖出了一个完整的陶俑 。


生活就像(考古专业)

文章插图
河南博物院官方微博展示的盲盒 。微博截图

这是河南博物院的文创产品“考古盲盒” , 将文物模型包裹在特制的泥土中 , 用缩小版的考古专用工具洛阳铲等挖掘 , 让大众体验考古过程 。12月初 , 经由一个社交媒体的开箱体验帖 , “考古盲盒”在网上大火 。

“考古和开盲盒很像 ,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 。”谈及创意初衷 ,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称 , 希望这款文创可以让河南考古 , 乃至中国考古走近大众 , 让更多人爱上历史 。

盲盒顶配:镇院之宝 , “三彩”土 , 洛阳铲

盲盒里的“文物”大多与河南有关 。运气好的话 , 可能“挖出”微缩版的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武则天金简 。

这个正面镌刻了63个双钩楷书铭文的除罪金简是现存的唯一一件属于武则天的文物 , 也是中国发现的唯一金简 。公元700年 , 武则天登嵩山祈福 , 遣道士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 , 1282年后 , 一位农民在嵩山山顶峻极峰的石缝中发现了这片金简 。

盲盒中也不都是像金简一样的“超级宝物” , 为了模拟考古的未知性 , 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银元、玉器、纪念牌、刀币、陶杂件等都可能被挖到 , 款式多达30余种 , 还在不断增加中 。

为了让“发掘”过程更具考古的真实感 , 包裹“文物”的泥土中加入了邙山附近烧制“三彩”的泥土 。

海拔300米的邙山是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块黄土丘陵地 , 历代多有帝王名人身葬于此 。邙山陵墓群是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有几十个帝王陵及数以千计的陪葬墓 , 此外还有散布在邙山各处的名人贵族墓群 。用邙山附近的泥土烧制出来的“三彩”色彩艳丽、线条流畅 。

此外 , 发掘古墓必不可少的一样工具就是洛阳铲 。它由洛阳附近的村民李鸭子发明于20世纪初 , 1928年 , 考古学家卫聚贤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 , 将其运用于考古钻探 。安阳殷墟、洛阳偃师商城遗址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 , 洛阳铲发挥了重要作用 , 已成为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 。如今 , 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 , 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
【生活就像(考古专业)】
盲盒里的微型洛阳铲外观呈金色 , 还雕刻了花纹 , 几乎是按比例缩小复刻的 。

“考古盲盒”走红后 , 原本的手工制作无法满足大批量的购买需求 , 开始流程化制作 。有人开着车从邙山拉回一袋袋泥土 , 有人在按比例搅拌泥土 , 有人将液态的泥土一点点倒进模具 , 有人搬着一筐筐湿土放进烤箱 , 有人将烘干的模型放进玻璃瓶、裹上包装纸 。

这样的批量生产 , 现在一天可产出2000个“考古盲盒” 。


生活就像(考古专业)

文章插图
制作中的盲盒 。受访者供图

让文化走进生活

“考古盲盒”是由河南博物院和河南古都文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出品 , 2018年9月着手设计 , 2019年8月正式面世售卖 。

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化产业部开发科科长杜华觉得 , 好的文创产品要和公众有情感连接 , 让人愿意向外“安利” ,  “一定要能讲得出故事 , 有说头 , 有辨识度 , 有记忆点 。”

河南古都文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庐陵认为 , 要让产品和公众产生情感 , 最关键是创立动态的文创产品 。接收反馈 , 更新换代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

2019年 , 一名顾客不满自己高价购买的“考古盲盒”里只有最普通的“宝物” , 向客服反映 。孟庐陵知道后 , 邀请他担任“宝物产品体验师” , 继续提意见 。

同时 , 考虑到这一情况 , 河南博物院将“考古盲盒”分为三类 , 分别是传承、史诗、传说 , 价格依次递增 , 并且明确告知大家 , 最高级别的“传说” , 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概率抽到爆款 。

11月 , 河南博物院牵头成立了河南省博物馆学会文创专业委员会 , 共有22家会员单位 。宋华介绍 , “考古盲盒”将联合这些博物馆 , 推出“定制款” , 比如在盲盒里设置各馆镇馆之宝的隐藏款 , 如果挖到 , 便可换取加盖九大镇院之宝印章的《藏珍品鉴》一本 。

与此同时 , “考古盲盒”的更新换代还在继续 。下一批产品 , 孟庐陵决定将洛阳铲的来历介绍放进盲盒 , 并且制作相关电子手册介绍挖出来的“宝物” , 让历史知识润物细无声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

宋华说 , 他们希望借此机会 , 能够带动全省博物馆的文创发展 , 通过“考古盲盒”让河南文化、中国文化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汪畅 实习生 毕卿

编辑 刘倩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