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高血压有时间差异,警惕“傍晚高血压”

2021年4月11-14日,欧洲高血压学会与国际高血压学会联席会议(ESH-ISH 联合年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正式召开。在这次会议上,诸多中国学者带着学术上的成果,与全球的高血压、心血管领域专家进行了交流。其中,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脏内科副主任医师马志毅分享了其原创的“傍晚高血压”概念。
清华大学|高血压有时间差异,警惕“傍晚高血压”
文章插图

清华大学|高血压有时间差异,警惕“傍晚高血压”
文章插图

从大量的临床工作中,马志毅医师所在团队发现,随着血压测量技术的改进,诊室外血压(包括动态血压监测及家庭血压监测)的可及性提高,我们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诊室外血压信息。这其中,除了大家关注研究比较多的清晨血压和夜间血压外,晚餐后至入睡前这段时间的血压会更多地从患者汇报的家测血压中获得。在部分患者提出这段时间血压控制不佳时,当前的做法通常是增加药物剂量或增加服药次数(如下午增加一次药物等)。然而,事实上,我们对这段时间血压升高的具体情况以及主导机制并不清楚,尚无相关研究给予临床指导。
马志毅医师原创性的将该时段血压定义为“傍晚血压”,并将该时段的血压升高定义为“傍晚高血压”(Early Everning Elevated blood pressure,EEE)。在参考常规高血压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应用需要,给出了三个层面的定义:(1)该时段血压平均值高;(2)该时段血压平均值高于清晨;(3)该时段血压平均值高于下午。
初步的研究来自于动态血压数据,在不考虑是否为高血压患者以及是否进行了降压治疗的情况下,“傍晚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43.62%-62.41%(基于三个不同层面的定义),且男性占比较高。
傍晚既是家人团聚交流的时段,也是入睡前的准备阶段。在临床上,这段时间血压控制不良,有可能造成患者控制血压的信心和依从性受到打击。因此,有必要在该新定义的基础上,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傍晚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机制、临床意义,并最终找到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清华大学|高血压有时间差异,警惕“傍晚高血压”
文章插图

马志毅,MD,PhD,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及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加州洛杉矶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访问学者。曾任职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现任职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学术成果:致力于高血压相关机制及临床转化应用的研究。已获得14项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在美国AHA & ASH Joint Hypertension 2018 Scientific Sessions获得了“AFHRE Travel Award for Patient-Oriented or Clinical Research in Hypertension”奖项。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及华夏医学科普奖。
学术职务: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兼青年学部副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血压防控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脏与血管专委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专家委员会青委会委员兼秘书;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理事。国际高血压联盟会员并Mentoring and Training Committee委员;美国心脏协会专业会员。中华高血压杂志中青年编委。
参考文献:
清华大学|高血压有时间差异,警惕“傍晚高血压”】葛均波,徐永健,王辰等.内科学(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