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效应(我就是你投射)

暑假里遇见了一些学者,在跟他们沟通过程中,发现他们在分享完自己的观点后容易加上一句:“也许这是我的投射” 。受到心理学的影响似乎让他们的自信心也缺了一角,今天想针对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御机制— “投射”,来做一些分析与表达 。
投射作用,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而弗洛伊德提出的投射是个体自我对抗超我时,为减除内心罪恶感所使用的一种防卫方式 。如我们常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 。
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而现在投射也会广泛运用在心理测验中,如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房树人等均运用的是个人的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在特定的媒介上 。

常见的“投射”,主要有三种——
1、相同投射 。
这种投射,更多的出现在亲密关系中,还有亲子关系 。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没有很好的区分自己和他人,面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误以为对方也是这样判断的 。
比如,自己喜欢吃甜的,以为家人也喜欢,做菜就喜欢多做甜食 。
2、愿望投射 。
这种投射,是把主观愿望,强加给别人 。
以为自己心中的期待,也是别人认为好的,就希望别人去实现这个“期待” 。
比如,很多父母觉得好的职业就是公务员、教师、医生,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是去从事这几个职业 。
3、情感投射 。
这种投射,通常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判断他人,容易带着偏见 。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往往会觉得和他相关的都是好的 。
如果你不喜欢一个人,反之就会觉得和他相关的都是不好的 。
从以上三种来看,我们将自己的情感、特质或愿望归结在另外一个人身上,扭曲了我们看待这个人的态度 。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 。那些从我们的内在被投射出去的部分,是自己不愿意承认或压抑了的,只能通过排挤出去的方式,感受不到它们,因为它们都属于别人,但我们会因此而有较强烈的反应,甚至会加以谴责 。那些让我们感到极大情感体验的人,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我们自己身上一定都有 。
投射是我们抵御痛苦、被攻击或无助感,给我们保障和安全感的最初和最重要的方法,可不是作为打击自信心的工具 。回到开头,如果你的论点是中立的,不带感情色彩的,那代表是客体的整体感受,别忘了你属于对面这位主体的客体之一 。
【投射效应(我就是你投射)】如果你的论点是有情绪存在的,如敌对,愤怒,喜爱,甚至欣赏..等,那更多是你的投射 。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方法 。作者认为哪怕是投射也该坦坦荡荡的表达,直接投射也是化解自身冲突的手段,有表达才有觉察,从而了解自己的无意识动力,才有自我修正的机会 。从而提高自己的觉察,探索那些未被自我接纳和整合的特质,分清自我和他人 。(青少年心理咨询/涂)


投射效应(我就是你投射)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