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哭到心碎小说(五四问题小说)

“五四”时代的小说最基本的特点是适应新文化运动,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旗下批判封建主义伦理道德,提倡民主自由 。批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揭露男女不平等和婚姻不自由,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的组成部分 。

在中国传统婚姻制度下,绝大多数婚姻没有爱情,一般人也不知什么是爱情 。但“五四”运动以后,大中城市的许多青年人渐渐认识到婚姻不能没有爱情,而年长者或社会保守势力却要维持以前的无爱情婚姻,因此冲突在所难免 。


让人哭到心碎小说(五四问题小说)

文章插图

如1919年11月,长沙青年女子赵五贞被父母强迫出嫁,反抗无效,在迎亲轿中自杀身亡 。

鲁迅指出包办婚姻是“无爱情结婚的恶结果” 。当时的作家们在小说中从各个方面对无爱的婚姻进行了谴责,并歌颂爱情的神圣 。旧婚姻体制在如此的批驳下已经变得百孔千疮,风雨飘摇了 。

这里以弃妇为中心 。

弃妇的形成是因为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男权文化为强势文化,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密,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因而在婚后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 。
【让人哭到心碎小说(五四问题小说)】

让人哭到心碎小说(五四问题小说)

文章插图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婚姻是她们惟一的依靠和出路,一旦夫妻间发生感情破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我国自古以来,弃妇多如蟒蚁,由此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弃妇文化,这在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里比比皆是,可见一斑 。

很多文人墨客曾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弃妇的哀怨心理和悲惨处境 。比如,《诗经·卫风·氓》里的“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钗头凤·世情薄》里的“难难难人各成,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

甚而至于,有如刚烈女子杜十娘者,竟怀抱百宝箱纵身一跳向大海……以玉石俱焚来表达对被弃的极度失望和悲愤 。


让人哭到心碎小说(五四问题小说)

文章插图

传统文化始终在告诉中国的女人们,一旦男人离你而去,那么女人必死无疑,或心死或身死或身心俱死 。即使活着,也是生不如死 。

中国弃妇如此之多的根由,在于女人对男人而言只是一个生产的工具,依附于男人 。所以女人被弃是正常的,因为女人没有独立人格,附属于丈夫而存在 。

弃妇往往无法生存而沦为娟妓 。庐隐《蓝田忏悔录》中蓝田是个孤女,由后母做主配给一个纨绔子弟,被遗弃后堕落为娟 。

虽后来积得些钱到大学读书,热心于妇女运动,被狂热的青年诀为“女界的明灯”,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想向她揩油,到无油可揩时,她也就成为遭弃的“秋扇”了 。


让人哭到心碎小说(五四问题小说)

文章插图

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弃妇选择自尽来解脱自己 。赛先艾《乡间的悲剧》中祁大娘的丈夫祁银跟地主少爷上京当公馆仆役,一走数年书信全无,但她仍倔强地拖着子女拼命干田活 。但当她得知祁银重娶了少奶奶丫头时,被遗弃的真相使她精神失常,沉井自尽了 。

白采《被摈弃者》写一天真、纯洁而痴情的女子生了私生子后被情人离弃 。社会的歧视使她开始诅咒一切伦理道德的旧成规,最后她不堪凌辱,把儿子沉入河中,自己也动手写绝命词了 。

鲁迅发表于1925年11月《语丝》周刊第54期的《离婚》,是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吃人”的典型个案 。

爱姑的抗争是对固守一个无爱婚姻的抗争,是基于代代相因的传统封建意识形态,她极力争取“附属”资格,反映了中国女性的人生目标和价值的迷失 。


让人哭到心碎小说(五四问题小说)

文章插图

爱姑的丈夫妍上了小寡妇,婆家处处看她不顺眼,她实际上已被施家遗弃,“弃妇”的命运在封建社会是悲惨的,虽也可再嫁,但女性会更低人一等的 。

对丈夫的离弃,爱姑整整闹了三年,最后当男方请出“和知县大老爷换帖”的七大人来调停时,她竟被屈服于一种高深莫测的威严之下了,达成了“和离”协议,她终于还是成了一个“弃妇” 。

面对一味维护男权的畸形的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她最终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 。爱姑由最初坚定不移地“闹”到最后不由自主地“服”,真实地表明了妇女要达到自己低级目标的路程是多么遥远 。

封建权力关系依然紧紧束缚着女性的思想和躯体,男权制度的神话性和霸权性时刻阻碍着妇女的自由思考,导致女性心理上的残疾 。

运营/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