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别孟浩然的诗(形容匠心独运)
熙宁七年(即公元1074年)十一月十五日,苏轼在赴任密州太守的途中,到达了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地区),海州太守在景疏楼上给苏轼接风洗尘 。而在三个月前,苏轼的好朋友,原海州太守孙巨源正是在此处告别同僚,开始了新的任命,苏轼也在此处为他送行,并且不久后两人又在润州相聚,一路同行到楚州才分别 。三个月后,孙巨源已经到达京城,而苏轼却再次来到这景疏楼上,不禁想起了好友孙巨源,便写下了这首《永遇乐》词,以寄托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
【李白送别孟浩然的诗(形容匠心独运)】
这些在此词的小序中都交代的非常清楚,序曰:“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 。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 。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
文章插图
苏轼的送别怀人之作,总是极具特色,往往新奇之极,情感真挚又脍炙人口,而且佳句频出,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蝶恋花》中的:“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江城子》中的“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昭君怨》中的“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南乡子》中的:“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这首《永遇乐》也是别有韵味的佳作,词曰:
永遇乐小注:(1)濉[suī],濉水,宋朝时从河南经安徽流入到泗水;(2)西垣[yuán],唐宋时中书省的别称,又叫西台、西掖[yè] 。
苏轼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 。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 。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
文章插图
开篇道及回忆,并以月色起笔,“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写三月前给好友孙巨源饯别时的场景,当时也是在这景疏楼上,明月如霜,好风如水,词人与好友,“美酒清歌”,何其欢乐,但是欢乐之后便是离别,“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本来无情的明月也因为词人的感情而变得多情起来,陪伴离人行遍千里 。
接着写别后之情,“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如今,明月又圆了三次,三个月后,不成想词人又来到景疏楼上,但这时已经没有了好友相伴,只有孤单的旅程,也没有知音的同醉,只有明月徘徊、清影相伴 。于是词人“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卷起帘幕,看着如水的明月,想到千里之外的好友,以至于一夜无眠 。
文章插图
词人在上片中,以明月为中心,并给月色赋予了自己的感情,为我们讲述了回忆和别后之情,层层递进,极有层次感,而且感情真挚,情景宛然,令人感到美好之极,这是词人的怀人之思 。
下片三句,由一位“信使”带来了好友的消息,“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有位客人从濉水上来,他提及好友杨巨源也在思念自己,两人心意相通如此,足见两人的友谊之深 。于是词人突发奇想,“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此时孙巨源人在汴京,苏轼人在海州,但是淮河之水却将两人联系了起来,友人洒泪淮水,顺水而东、直入大海,可见友人思念情深,而苏轼也能从淮水中看到友人的相思之泪,亦见两人心意相通,友情深厚 。词人举目所见,无处不联系到友情,妙在将无形无音的相思,化成了具体的流水,极其形象具体 。
文章插图
接着词人遥想友人在京城的情景,“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作为中书起居舍人的杨巨源,在中书省值宿时,长夜无眠,孤寂冷清,露水侵湿了被子,何其凄凉!正如近代学者、诗人俞陛云所评价的:观“清淮”、“到海”三句,知与巨源交谊之深,更忆及“西垣清禁”,同此月明,抚今追昔,不尽低回 。言为心声,知公天性之厚也 。
末二句“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这时候,杨巨源应该站在走廊中看着初晓的月色,也会想起我来吧!末尾两句,可谓神来之笔,不写自己思念友人,而是以友人的心理来“思念”自己,那么两人的深厚友情,自然也是不言而喻了,另外,这两句也和上片末两句形成了呼应,突出了两人绵长且深厚的情谊 。
文章插图
苏轼这首词,以明月为线索,抒发了自己与好友的深厚友谊,在艺术上别具一格,全词有五次写到明月,有离别之月、伴友离去之月光、时光飞逝之月、词人抬头所望之月、友人回廊所见之月,可以说是以明月起,以明月结,这让全词显得格调高雅、清新真挚 。
- 过故人庄 孟浩然(定风波苏轼)
- 孟浩然的诗(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 送友人李白原文(将进酒 李白)
- 李白的一生经历(李白和杜甫相遇)
- 边塞诗有哪些(孟浩然)
- 唐诗三百首孟浩然的诗(唐诗三百首 杜甫)
- 越女词 李白(越中览古李白)
- 王昌龄的诗(孟浩然)
- 李白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入了相思门 才知相思苦下一句)
- 梦游天姥吟留别注音版(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