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科普】岁末,快扫清这些流言

冬季寒冷,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每年这个时候,“仅靠饮食调节就能降胆固醇”“秋冬季输液可预防脑中风”等相关“伪科学”流言就打着“提醒”“偏方”的幌子开始在社交媒体“热传”。近日,相关专家对这些流传甚广的最新传言逐一进行了辟谣。
【流言】 冬天出现极冷天气就是“冷冬”
【真相】 我们感觉到的“冷冬”和气象学上的“冷冬”并不是一个概念。极端冷事件和冷冬,前者是天气概念,后者是气候概念,即使是暖冬也有可能出现极端冷的天气事件。
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标准,判定冷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3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和全国3个等级。单站平均气温距离平均气温小于等于标准差的-0.43倍就定义为单站冷冬;如果冷冬站数超过区域总站数的50%,则定义为区域性冷冬;如果冷冬面积超过全国有效面积的50%,则定义为全国性冷冬。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国家已连续十几年没出现全国性的冷冬了。
【流言】 秋冬季输液可扩张血管,预防脑中风
【真相】 脑中风的医学术语叫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这两种都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这两种中风的治疗方式基本是相反的,缺血性中风一般要应用溶栓和抗凝药物,出血性中风一般要止血或手术治疗。
用于输液的药物,往往是“活血”的中成药,对于控制血管狭窄以及血栓形成并无效果,并且输液的“活血”作用也很短暂,停止输液后就没效果了,更谈不上预防。仅靠每年2~3周或1个月到医院输液,不仅不能预防脑中风,还会带来其他健康风险。
【流言】 长白发能降低患癌风险
【真相】 网文热传的这项研究是12年前日本研究人员在小鼠中进行的实验,原研究是对头发变白机理的探讨,也没有癌症发生率的相关数据。在该研究报道中,哈佛大学皮肤科系主任戴维·费希尔认为,已遭受DNA损伤的黑色素干细胞如果没有转变成黑色素细胞,还是以干细胞状态存在的话,虽然可以产生黑色素,但会癌化导致癌症发生。变为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则减少了癌症发生的风险。因此,“癌症风险减少”,是比较黑色素干细胞“继续以干细胞的方式生存”和“变为黑色素细胞”这两种情况对人体的影响,而不是比较“黑头发的人”和“头发变白的人”的患癌风险。
【流言】 得了冠心病不能吃肉,患上冠心病都应植入心脏支架
【真相】 冠心病患者不是绝对不能吃肉,而是要控制好总量。应坚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控制膳食中总脂肪量及饱和脂肪的比例(总脂肪摄入量一般不超过总能量的30%,饱和脂肪酸一般不超过总能量的10%),并摄入充足的单不饱和脂肪酸。
是否安装心脏支架,要取决于所患冠心病的类型。对于大多数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脏支架并不能防止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或只能稍微减轻心绞痛的剧烈程度。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采用冠状动脉支架开通病人心脏闭塞血管,可使病人死亡率明显下降。
【流言】 航天员一到空间站就吃胖了
【真相】 近日,央视《朗读者》公开一则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发来的太空朗读视频,3位航天员看起来“胖了些”。大家不禁疑惑:他们是吃胖了吗?真相并非如此。在失重状态下,航天员的血液将涌向大脑和上身,血液的黏稠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面部浮肿,甚至是头部发胀的情况。而伙食、运动等因素,并不会迅速造成这类变化。
【流言】 高胆固醇人群吃鸡蛋,只能吃蛋白不能吃蛋黄
【真相】 一个蛋黄胆固醇含量虽可达280毫克左右,但大部分人群膳食来源的胆固醇(如来自蛋黄),不会直接影响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人体内胆固醇主要是受遗传基因和代谢因素影响,没有证据表明饮食胆固醇多一些会导致高血脂或心脏病。而且蛋黄富含优质蛋白、单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1、钙、锌等营养素,其整体营养价值远超蛋清,是蛋类营养的精髓,怎可不吃。
【流言】 植入心脏支架后不能做核磁检查,因为金属材质支架在强磁场中可能会移位,电磁感应产生的热量还会烧伤血管
【真相】 临床上常用的核磁共振,磁场场强为3.0T或1.5T。即使在3.0T场强的磁场下,心脏支架也不会出现位置移动。因此,就算支架植入后马上就接受核磁共振检查,也是可行的。此外,在3.0T场强的磁场中,支架因电流传导产生热量的温度上升理论上不会超过2.6~4.7℃,而在血管内血流的持续冲刷下,支架温度的上升也几乎可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