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心理学考研书目(2021心理学考研大纲)

在《重启人生》里看过一句话,自此便很难忘却:大多数人的人生,早已在3岁时写好了脚本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在3岁之前自己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可三岁之前的经历却足以形成每个人最基本的人格 。

这种人格一般在七岁左右定型,一旦定型亦很难更改,此后只能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幼儿时期的自己,陷入抑郁与崩溃的边缘 。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在顺遂和平的阶段度过,殊不知经历劫难才是最好的成长,有人在抑郁中放弃了自我,也有人在崩溃中找到了自我 。

这些抑郁崩溃等悲伤的负面情绪,就是每个人的成长契机,只是很多人都完美的错过了 。

想要找到自我改变自我,我们只能向内挖掘自己,最有效的方式便是看心理学书籍,但是一般的心理研究类书籍,阅读时有太多的专业术语填充,看起来十分乏味枯燥 。

因此,对于很想入门心理学,试图打破自己人生定型规律的人,其实只要一本书就足够了,比如英国资深心理学家罗伯特所撰写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2021心理学考研书目(2021心理学考研大纲)

文章插图
我将这本书列为2021年的必读书,是因为很少有一本心理学书籍这么通俗易懂又嵌入深处,让读者终于不会被刁钻专业的心理学词句所吓倒,真切的迈入探索自我的大门 。

在这本书里,作者用妙趣横生的故事语言,以一只抑郁的蛤蟆看病为诱饵,经过心理医生十节的咨询课程后,蛤蟆从童年时期的自我谴责和不幸氛围中走出,开拓了自己的情商并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启程 。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除了讲述幼年经历对成人世界的影响外,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比如内在小孩,内在父母与内在成人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在这三种模式之下产生的人生坐标与自证预言,心理游戏与角色扮演 。

也许很多人以为,幼年经历对成人世界的影响是老生常谈,我们看到的是书中的理论,很难用文字真正改写自己的生活 。这也许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被人忽略了,因为:

只有正在溺水中的人才会想要求救,或者说是有求救的欲望或潜在欲望 。

如果没有在溺水中的求救欲望,看再多的心理学书籍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更别提向内探索真正的自我了 。有很多人都是心甘情愿沉溺在困境中不愿意出来,哪怕这种困境是充满负面的,所有的负面情绪也可以称之为“安全区的沼泽” 。


2021心理学考研书目(2021心理学考研大纲)

文章插图
就如同书中蛤蟆先生的早期经历,蛤蟆先生本来是一个热情洋溢,野心勃勃,很喜欢户外运动的庄园主人 。他坐拥当地很大的古建筑庄园,不需要工作就有资本可以到处旅行作乐 。

然而,突然有一天蛤蟆变得颓废且沉默起来 。蛤蟆不再去划船不再与朋友一起聚会,食欲也相应的减少,晚上睡不着觉,蛤蟆每天消沉的呆在家里,甚至庄园也很久无人打理,就像一座庞大而沉默的坟墓 。

这让蛤蟆的朋友们焦虑且担忧,他们一致决定要送蛤蟆先生去进行心理咨询 。蛤蟆先生先开始并不愿意,可在朋友们连续的恳求施压后,他还是准时出现在“苍鹭小筑”,走进了心理咨询师的办公室 。

令蛤蟆感到惊讶的是,心理咨询师苍鹭并没有着急问他问题,而是和蛤蟆一样,坐在椅子上与他沉默相对 。蛤蟆先生终于忍不住开口“你不打算告诉我该做什么吗?”

苍鹭才开口回答:“心理咨询想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处于资源 。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的合作……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


2021心理学考研书目(2021心理学考研大纲)

文章插图
心理咨询师的回答让蛤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感受,他开始意识到,被动的等待别人的救援,自己只可能是一个溺水者,若要走出痛苦,就不能将希望寄托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而是主动提出问题,找到困惑已久的答案 。

当蛤蟆再一次走进苍鹭的办公室时,他的自我探寻之路也正式开始 。在苍鹭这里,蛤蟆第一次将自己的一生全盘说出,包括幼儿时期以及童年时期的感受,他在诉说过程中几次崩溃大哭,很艰难的完成了过去的回忆之旅 。

蛤蟆的童年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他的父亲是一个极为严肃的挑剔型人格,而母亲也时刻忌惮父亲的权威,不敢在父亲面前表达对小蛤蟆的关怀和爱 。蛤蟆只能在严苛的环境中一次次妥协,听从父亲的劝告,完成父亲对他所有的期待 。

就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蛤蟆先生变成了一个不会生气,不会感到愤怒情绪的人,无论面对父母还是后来交往的朋友,无论发生了什么谁对谁错,只要惹到别人的动怒,他都会第一时间承认是自己犯了错,并以道歉哀求对方的原谅和爱 。

可是,他并不是真的觉得自己做错了,只是在表面上的直接反射行为 。蛤蟆先生的这种情况引出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与成人自我状态 。


2021心理学考研书目(2021心理学考研大纲)

文章插图
很明显,当蛤蟆先生犯了错,受到别人的批评和责难时,一瞬间就让他回到了小时候与父母相处的行为模式 。这时他所有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个孩子,无法用理性的成人角度看问题,只能以道歉祈求别人的关注同情和爱 。

要注意的是,在蛤蟆先生这里,道歉只是一个反射性动词,也就是行动先于头脑,冲动先于理智 。

蛤蟆先生经常觉得自己受到欺压,责难,不快乐,悲惨和内疚,可是,这些复杂的情绪都不可能在一天或一个瞬间自发的建立起来,而是漫长的重复性加强迫性演示 。

这就是儿童自我状态,由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的所有情感,从幼年的基本情感以及随后演变的行为模式,这些模式就成为了自我的核心 。

为了给蛤蟆先生更好的解释他的“道歉反射动词”,心理医生给他画了一幅简图:

  • 儿童的基本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 = 自然型儿童
  • 儿童的情感演变:顺从,取悦,依赖,道歉,哀求…… = 适应性儿童
  • 儿童自我状态:自然型儿童+适应型儿童
也就是说,蛤蟆先生成年后与外界建立的联系,所有的社交属性都是从父母关系中演变的,除了对父母的基本情感,还有为了适应父母和周遭环境而产生的适应性行为 。


2021心理学考研书目(2021心理学考研大纲)

文章插图
蛤蟆在小的时候没有力量对抗父母,同时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只能压住内心的反抗力量,从而在表面上顺从父亲,做父亲幻想中的孩子 。

他在父母这里学到的模式,就成为童年时期的定型,从而日复一日的重复这种模式,直到成年之后 。因此,蛤蟆先生所有不幸的来源,比如不受朋友重视,缺乏信赖和关注,以及经常性的道歉行为,都是童年的再现 。

相较儿童脆弱的自我状态,处于父母自我状态的人要更“膨胀”一些 。在书中有两个人具有很显性的父母状态,除了蛤蟆先生的父亲,另一个就是蛤蟆先生的好友 。

蛤蟆先生有三个好朋友,一个是年纪稍大的獾,另外两位是鼹鼠与河鼠 。

老獾长的既高大又壮实,外表显得严肃冷而峻,他总是规劝蛤蟆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时不时会对他来句道德审判“我真怕你会误入歧途……”当事件真的发生了时,老獾便会语重心长的教导说“我早给你说过这些了 。”

河鼠也和老獾一样,虽然不像老獾那么严厉,可他总会在蛤蟆先生落魄时,用讽刺的话语批判他一文不值 。

蛤蟆先生只对鼹鼠抱有强烈的好感,因为鼹鼠总是能够欣赏蛤蟆先生,觉得他是一个有趣有性格并值得交往的朋友 。鼹鼠从来不对蛤蟆先生说教,就算他做错了也认为是情有可原 。


2021心理学考研书目(2021心理学考研大纲)

文章插图
因此,蛤蟆先生在看到河鼠和老獾时,他的情绪总是感到紧绷的 。因为这两位朋友的行为举止都让他想起已经去世的父亲 。更让他感到难堪的是,他在这两位好友的“爱批评和严厉”面前,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自责和内疚的感受 。

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前面所说的来自”童年模式的再现”,可另一部分就牵扯到“膨胀”的父母自我状态 。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的人表现得像自己的父母,父母自我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对生活的对错评判标准 。

河鼠和老獾身上的一部分之所以让蛤蟆先生再现童年,是因为他们身上带有“父母自我状态”的烙印,是这个烙印让他们重复了父母当年的行为,成为傲慢的审判官,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 。

那么,蛤蟆先生自己身上肯定没有这种状态了吧,毕竟他从不审判别人,他只在乎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引起别人的关注和同情 。


2021心理学考研书目(2021心理学考研大纲)

文章插图
然而,答案是否定的,每个人都有“父母自我状态”,只不过蛤蟆先生的这部分藏匿的更隐秘一些 。

在他的身上,父母自我状态的显性模式不是”教育,批判,说教,谴责”他人,而是转换了一个方向,在蛤蟆的内心深处他“渴望”自己被审判,的确,他审判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

对蛤蟆的这种行为,心理咨询师给出了精准的描述“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厉 。”

蛤蟆之所以在好友身上看到父母的自我状态,是因为他自己也配合演出了一幕戏剧,这场戏剧频繁的在他的人生里演出,直到成为蛤蟆的人生模板 。

所以,蛤蟆先生一直以来的抑郁,就是这两者的结合体 。他一直不停的再现3岁时的人格,同时将父母的烙印刻在自己的身上 。

他要么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回归童年回归弱小,希望自己能够做什么祈求别人的关注同情和爱,要么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不是在谴责别人就是在审判自己 。


2021心理学考研书目(2021心理学考研大纲)

文章插图
实际上,蛤蟆先生若想跳出这个牢笼,就只能从问题的根源处下手,原谅自己的父母 。如果不能放下对父母的期待和爱,就很难真正重启人生 。

蛤蟆处于心理咨询的崩溃边缘,他想问苍鹭为什么自己要原谅父母,是他们让他的人生那么痛苦的,为什么他就不能以怨报怨,让父母也尝尝他小时候的滋味?
【2021心理学考研书目(2021心理学考研大纲)】



他不止对父母生气,也开始对苍鹭生气,苍鹭和父母在他面前重合,变成了同一个怨恨对象……

蛤蟆正处于一个新的节点,这个节点是以过去和父母为分界岭的,蛤蟆要做出一个自主性的选择:

他可以不放弃对父母的怨恨,停留在恶性循环的阴影中,一辈子浑浑噩噩的在重复的人生剧本中度过 。也可以选择不以过去和父母界定自己,放弃对原生家庭的渴望与执着,疗愈和成全自己 。

这个选择注定是艰难,因为他需要否定自己一直以来的人生,是无意义和任何价值的,这是世界观的一个崩塌,当然,也是重启人生的绝佳机会 。可是,没有人能够代替他,就像苍鹭一开始对蛤蟆先生所说“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


2021心理学考研书目(2021心理学考研大纲)

文章插图
经历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奇迹”发生了,蛤蟆终于敢正视自己一直以来想要逃避的痛苦,他看到了某些人和某些事的发生,是怎样在很长的时间里影响自己,他找到了那些事情之间的联系,能够客观的去看待而不感觉内疚 。

这天晚上蛤蟆就做了一个梦,梦里的自己正在一个人开飞机,从未开过飞机的他很恐慌,但不知怎么他竟然让飞机成功着陆了,当他终爬出机舱往空地跑时,飞机突然爆炸,梦里的蛤蟆一身冷汗,在后怕的同时感到一种未知的兴奋 。

再一次出现在心理咨询师面前时的蛤蟆,主动提出“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 。”

人生坐标和成人自我状态这两个心理学概念是在这个时候提出的 。

每个人的坐标形成于人生的最初阶段,主要由两个问题演变而来: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这些问题就组成了“坐标的四个象限”:

  • 我好;你不好 我好;你也好
  • 我不好;你也不好 我不好;你好
我们构建出了一个事件,也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 。

一旦我们在童年的经历促使我们选择了某个象限,我们在此后的人生里就会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并构建出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就是早期自我人格的形成 。


2021心理学考研书目(2021心理学考研大纲)

文章插图
形成的人格为了达到象限的目的,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贴近剧本,周而复始的成全假象中的自己 。

那么,如何真正改写这样的人生剧本和早期选定的四个象限,就引出了“成人的自我状态” 。

成人自我状态能够用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行事 。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 。




处在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不再被脑子里的父母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能基于事实来行事 。

成人自我状态是独立的和具有创造性的,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学到新的东西,肯定自我,找到未来的目标和方向 。蛤蟆先生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逐渐走出了抑郁和阴霾,制定了未来清晰的计划,改写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迈向了新的生活 。

本书其实是一个很理想的结局,作者用十节心理咨询课教会了蛤蟆先生怎样进行自我探索,幸运的是,蛤蟆先生很快就能够从对外界的在意和抱怨中,去真正内省和疗愈自己,并很突破了过去,提高了情商,找到了新的方向 。

在实际生活中,绝大部分人自然没有这样的幸运,有些人在繁忙的工作中劳碌一生,根本无暇顾及自身的心理状况,有些人顾及世俗的眼光,不敢去做心理咨询,也有很多人被昂贵的心理学收费吓退,只好默默舔着自己的伤口 。

这也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是值得阅读并收藏的,只有阅读才能给我们最真实的内省,廉价却又如此昂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