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缘挽回(济宁续缘情感挽回)

几句说明:

各位网友 , 大家好!十多年前 , 杨若文教授曾在我主编的《今传媒》杂志上连续发表八篇文章 , 首倡了新闻情感信息传播研究 , 并对这一信息传播的概念、特点、传播过程、传播方式、影响因素、情感控制以及传播水平提升等等课题 , 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研究 。后来《今传媒》变更了主办和主编 , 致使杨若文教授两篇文章的电子稿存放原《今传媒》杂志社未曾刊发 。如今 , 这一研究热络起来 , 现将两篇陆续在新媒体发出 , 以供研究者参考 。(《今传媒》原社长兼总编辑 薛耀晗)

新闻情感信息的开发与传播艺术的提升——新闻情感信息传播探讨之九

杨若文

新闻情感信息的开发是新闻传播艺术的核心问题与重要组成 。我国传统文化中“动之以情与晓之以理” ,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通俗概括 。它不但表明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 也肯定了情感信息传播的功能与地位 。我们应该注重新闻情感信息的开发与新闻传播艺术的提升 。主要是:

一、在新闻现场的情境中体验情感

(一)对于社会情感的体验 。

社会情感能反映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公共价值观念与一个时期民族情感的特点 , 也能预测一个社会在道德、价值取向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趋势 。新闻媒体人在对社会情感体验基础上将其准确把握 , 是他们采集新闻情感信息的前提 。这是因为 , 一是便于将采访对象、新闻人物个体置于社会情感的大背景下考察其个体情感 , 以求及时地对其进行反映;二是便于把握受众的群体情感 , 以满足他们健康的情感需求;三是便于对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之发展变化及其趋势进行预测 , 并对一个时期新闻情感信息传播内容与方式上进行策划与设计 。

【续缘挽回(济宁续缘情感挽回)】 (二)在现场情境中体验采访对象情感的外在表现:情绪

采访对象的情感往往通过情绪体现出来 , 这给现场情境中体验提供了方便 。在这里 , 有必要先将情绪与情感的关系作一交待 。新闻情感信息中包含着情绪与情感(感情暂不考虑) , 二者在本质上很多方面相同、相似:都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 。但仍有区别 , 情绪是和体验者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 情感主要是与体验者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 , 这是二者的显著不同 。此外还有如下相异之处:一是情绪具有波动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情绪持续时间短而情感持续时间长 , 前者来也匆匆 , 去也匆匆 , 后者正好相反;情绪容易变化而情感的变化则相当不易 。人们常说的“道理上全明白 , 只是情感上扭不过来”正反映的是情感的稳定性 。二是情绪具有显现性、情感具有隐蔽性 。由于情绪与情感的上述关系 , 情感是由情绪承担其通讯职能的;而采访对象、新闻人物情绪的通讯职能 , 又主要是通过表情的表达实现的 。

我们在《新闻情感信息接受的主体》一文中曾谈到表情 , 那是从主持人与播音员运用表情的角度讲的 , 而本文则是从采访对象、新闻人物表情的表露与新闻媒体的表达角度进行探讨 。研究表明 , 人的基本表情有8种:愉快、兴趣、惊奇、痛苦、悲伤、惧怕、厌恶、愤怒 。这些是源于生活的表情 , 带有原生态式的纯真;同时现场情境对于采访对象的情绪也有影响 。新闻媒体人在现场采访中要善于对其体验 , 方能将其有效捕捉 , 并在后期制作中予以充分表现 。央视新闻频道2006年11月21日《共同关注》栏目《家庭暴力档案》系列报道的《家庭大战》 , 以房产问题为导线 , 引发了亲情的根本性变化 , 夫妻情、父子情、母女情都被撕成碎片 , 血缘之亲变成了剑拔弩张、势不两立 。这样的情感变化方面的信息 , 是由彼此之间的怒目而视、嚎啕大哭、恶言恶语、过激做法等等情绪化行为表达的 。由于央视这档节目善于用新闻人物的情绪表达新闻情感信息 , 因而可引发受众强烈的情感反应 , 并使他们从这一新闻事实中汲取深刻的教训 。这则新闻之所以能对受众以大的触动 , 缘于新闻媒体人对于现场中采访对象表情的深刻体验 。我们谈的8种基本表情 , 是通过面部、姿态、声调3种表现方式展示的 。其中 , 面部表情是观察与体验的重点 。面部表情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 , 同时能精确地表达出不同性质的情绪 , 对语言有着补充、丰富、修正和完善功能 。而面部表情对于情绪的精确表达 , 主要依赖眼神 。据笔者粗略统计 , 自古到今 , 汉字中“目”字旁组成的描写眼神或与眼目有关的字达190个之多 。(1)导演挑选演员常以眼神作为标准 , 作家描写人物常在眼神上着力 , 就是因为“眼睛是会说话的” , 眼神具有其他表情无法取代的表达功能 。在采访现场 , 采访对象的表情乃至眼神 , 大都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表现 , 能够准确地反映其内心世界与真情实感 。当然 , 有的采访对象如果牵涉到新闻事件之中 , 也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进行表情掩饰 , 其掩饰正好显现其虚假的心态 , 在采访现场应对其仔细观察体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