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如果你喜欢看古装剧
想必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入夜时分 更夫走在街巷中敲着铜锣
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提醒百姓注意防火


从古至今
防火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民生课题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我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如若起火分分钟就会化为灰烬
因而
古人在建筑防火、灭火救援上
可谓是挖空心思


今天
阿消就带你穿越时空
来看看
古人都是怎样防火灭火的吧!


意念式防火法
五行防火术古人信奉“阴阳五行”之说,认为世间万物均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运动转化而成,五行之间也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中国五行学说中,水能克火,因而古人常在建筑上用象征水的符号意象来表达防火的愿望,如取“天一生水”之意的天一阁、将“水”融入建筑名称的文渊阁、广济楼等 。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此外,古人认为“北方壬葵水,其色属黑”,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进而蕴含有“以水克火”的寓意 。潮州创建于民国时期的老和气社的义务消防员,遇到夜间出勤救火时,都持白纸黑字灯笼,其字取用黑色,即是取其“以黑克火”之意 。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门不带钩”在古建筑的城门、宫门、殿门、庙门之上通常都置有匾额,用来标明建筑名称,但只要出现“门”字,其写法通常是一致的,即“门”字的最后一笔均不带钩 。这是由于古人认为“门”字带钩会带来火患,因此,建筑匾额上若出现“门”字均不带钩,以避“火钩”之嫌 。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门不带钩
装饰“生水”古人通常会在建筑上安置“厌胜”之物来祈盼防火减灾,最为典型的是置于屋顶正脊两端的鸱尾兽(又名鸱吻) 。相传,鸱吻可以吞火降雨,给房脊安上鸱吻,就可以借助它的神力,达到辟火的作用 。
此外,古人还会借莲花、荷叶、鱼等水生动植物来表达克火防灾的愿望 。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鸱吻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悬鱼


意念上的防火
蕴含着人们
以水克火的美好愿景
除此之外
古人在预防措施上
也自有妙计


防火“黑科技”
防火墙与火巷在火灾防范中,阻断火源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古时人们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隔断火源,于是把房屋两侧的山墙升高,超出屋面,形成了封火山墙 。而闽南地区的防火墙受风水学说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五行山墙 。
山墙,就是潮汕人俗称的“厝角头” 。气势恢宏、高耸挺拔的厝角头是潮汕民居的显眼之处,一看到厝角头,就知道那是家到了 。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潮州厝角头
相邻的两栋建筑物之间,如果都设置了防火墙,就会形成防火巷,发生火灾时既可以疏散人员,又可以防止火势向相邻建筑蔓延,既是疏散通道也是防火隔离带 。
潮州的“驷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其中就可见火巷的影子 。而坐落于古城中山路的许驸马府,其东西两侧的小巷便是火巷 。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水缸与水井古建筑中,通常都会有用来储水的水缸、水桶等,平常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用,发生火灾时则可以作为消防用具 。潮州古城区的开元寺内放置着一些大小不一的水缸,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建寺开始,这种水缸就放置在这里,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他们与故宫的“太平缸”作用相似,日常储水以备救火之需 。
灭火水源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街巷中的水井 。水井在用于提供生活用水的同时,对就近取水、及时扑救火灾也是十分重要的 。据《韩江记》,凤城(潮州城)开辟之时已有东门大井 。相传井水直通韩江,因而泉涌终年不断 。除了供水,这口井在旧时还被当成是一口自带“防火预警”功能的水井 。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在木质建筑多的古代
一旦起火,不堪设想
因而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
我国逐渐形成了城市消防体系


城市消防体系
防火机构我国很早就设置了专门的“消防部门”,配备专门的官员和防灭火机构 。据记载,从周朝开始就设有司烜、司爟、宫正三种火政官 。而其中司烜的职责就是敲着木铎,走街串巷,提醒百姓注意防火,这便是古代更夫“喊火烛”的由来 。
随着防火制度愈来愈成熟,各朝代除了有火灾预防部门,还建立起专门处理火情的队伍,并在地势高的地方建望火楼,作为消防报警中心 。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消防工具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发明了灭火工具 。北宋仁宗时,便有了较为先进的灭火工具——水袋、水囊、唧筒、麻搭 。清代出现的“水龙”更为先进,是现代消防车的雏形 。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消防用具
古城消防队你见过潮州消防队最早的照片吗?1929年,日本大师来潮佛教踏查时留下了一张开元寺的照片,里面出现了挂有消防队牌子的建筑,这也是潮州消防队最老的照片 。


竹子防火(中国民间防火措施)

文章插图
曾经开元寺天王殿背面右侧是消防队旧址
除此之外,有关古城“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十大巷的介绍中有提到,潮州有21家消防队,其中灶巷、辜厝巷都有善堂建立的义务消防队 。灶巷的消防队名叫“老和气社”,直至五十年代,其巷头还有手摇消防救火车和竹壳笠,挂有堂服、水枪、尖底水桶 。

跨越千年
古代的防火措施
有的我们早已不用
但消防人的初心却始终没变
无论是朴素的防火观念
还是科学有效的防火措施
都为预防火灾付出很大的努力
防患于未“燃”
从当下做起


(来源:潮州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