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古诗(秋词古诗)
赠从弟 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译文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
【浣溪沙古诗(秋词古诗)】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释
亭亭:高耸的样子 。
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
一何:多么 。
惨凄:凛冽、严酷 。
罹( lí )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
从弟:堂弟 。
赏析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 。绘影绘声,简洁生动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 。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 。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 。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 。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 。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 。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 。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 。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 。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 。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
刘桢(180―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诗人 。他的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
- 三沙舞鞋(高布兰)
- 沙雕穿越女主(男女主沙雕甜文)
- 沙雕小动画(国产沙雕动漫)
- 古诗|5岁男孩识字三千,熟背古诗580首,专家却呼吁停止机械灌输
- 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中国父母进入“依法带娃”时代 一部新法引导家庭教育
- 快乐风男沙雕表情(沙雕仙侠文)
- 藏钱|妈妈将钱放在沙发上,宝宝接下来的动作,彻底出卖了爸爸
- 诗词|2岁宝宝便会背古诗唱儿歌,家长怎么教的?其实只需坚持4件事
- 大脑|家长常让孩子念这10首古诗,不仅能让宝宝早开口,还促进大脑发育
- 被窝|河北邯郸俩孩子,不知豆沙包在被子里,玩耍时滚一圈掀开被子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