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是什么意思(心理发展)
文|旮旯里的神仙洞
文章插图
愉快的假期如期而至,不过放假之前孩子们兴奋的、期待的状态又突然在假期开始的一周后消失不见了 。大部分是因为又被父母塞满了各种课外班、补习班,又要开启上学模式了,有些比上学时还累,上学大不了是两点一线,可假期上学一天却要奔波于好几个点,着实是累 。父母们美其名曰“假期充电站”“假期赶超站”,倒是天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拖着疲惫困倦的孩子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孩子们则经过一周短暂地疯玩之后又被拖回了残酷的现实变成了一个个木偶 。
最近又接触了很多陷入这种痛苦情绪中的孩子们,他们心里也非常清楚父母是为了自己好,自己也大概知道学习很重要,只是情感上还是会扭成一团,心理上还是不顺,老揪着,照孩子们说的话就是“我怎么感觉不到快乐了呢?”“我是不是和我妈一样进入更年期了呢,脾气很暴躁?”“我是不是已经衰老了,怎么最近的记忆力不好了呢?”等等 。虽然从他们的小嘴里说出这样的话再加上孩子们夸张的表情以及与话语本身完全不搭边的小脸,确实让我有点忍不住想笑 。不过下一刻我又立刻意识到这些确实是他们内心中最真实的感受和当下最真实的境遇了 。我需要能比别人更能理解他们的内心,需要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开解方法 。
文章插图
其实从众多的咨询案例里和实际接触过的太多家庭里,作为教育研究者,我不怎么担心孩子们的学业成绩问题,因为对于大部分普通孩子来说上学时的普通成绩丝毫不影响未来的人生成就和精彩 。担心最多的反而是现在的孩子们是否真正的快乐,是否有足够多爱的滋养,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支持,是否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和能力,是否有各自年龄段需要发展的兴趣和关注的点,是否还持续拥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够有意识地与社会接触,是否能够找到自己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价值和乐趣,是否有颗纯洁的灵魂但同时又有能力能守护自己灵魂的心理能力,是否能让自己在经历了社会的黑暗后还能拥有积极的心态去继续创造未来等等 。而我最害怕的就是看到一张张孩子们冷漠的、死气沉沉的、没有丝毫表情的脸 。
文章插图
有这样表情的孩子们未来甚至是当下已经在积蓄大量的负面情绪和负面事件了,如果这种生命状态还在持续同时也无法尽快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宣泄,有一天炸的时候会非常严重 。现实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 。那些正常人无法理解的很多青少年犯罪或自害事件,如果把生命成长的镜头往前拉一定经历了一个憋屈又无处释放的时段,我能看到的还不是他们的残忍,更多的是他们的无助和无情,因为他们作案或自杀时已经是没有正常人的情感功能或失望到极致后感知觉都麻木了 。
文章插图
对于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情感应该是非常丰富的,伤心了就会哭,开心了就会笑,委屈了就会找人倾诉,这才是正常的孩子 。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天都有青少年在犯罪,每天都有失望到极点的孩子们想着自杀,而且绝大部分是父母们根本没有感知到、意识到的 。虽然发展到如此极端情感和行为的孩子们一定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但如果在最后的关键时刻,父母亲人们能够敏感地意识到,用那么一点点的关心和爱拉孩子一把,也会避免很多无法挽回的事件发生 。而父母们能够避免孩子们走上绝路的最好教育时间段其实是在6岁前 。
在很多问题孩子和已经犯罪的青少年身上,一定看不到正常的情感表露,要么冷静的可怕,要么暴躁的厉害 。而人只有在正常情感范围之内才会有理智的思维、合乎情理的行为举止和克制在道德与法律之内的自律 。一旦情感发展到两端,同时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行为反应,这个时候一切都晚了 。很多冲动型犯罪和问题孩子的严重事件发生不就是这样必然地发生的么!
文章插图
那么孩子们的情感如何才能让其正常发展或者说父母如何做才能保证孩子们不会发展出两种极端的情感呢?这就要从孩子们初生时开始说起了 。虽然说人类是目前地球上已知的最聪明的物种,但我们同时也发现人的生命早期却是最笨的 。很多哺乳类的动物都能在出生几个小时之内站立起来行走,但人类平均要到一岁左右才能站立,又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走得熟练 。而且在一年之内所有的基本生存需求都不能自理,都需要不折不扣地依赖于抚养人,不给吃就只能饿着,不帮翻身就只有平躺,不给换尿布就只能湿臭着,真是无能无力到极点了,没有什么事情是比这样的无能感觉更糟糕了 。
这个时候孩子们就只有一项能够主动发出的行为就是——哭,孩子有任何的不舒服都会表现为哭,这种不舒服和哭可以理解为是作为人的一种痛苦,而这种痛苦大部分都会持续两年左右 。既然是种痛苦,那么人类普遍都是趋向于痛苦的反面的,也就是会追寻快乐和幸福,哭也可以看做是告诉外界“我现在很痛苦,谁来安慰帮助我,我要快乐!”说白了还是奔着不痛苦发出的 。
文章插图
有了痛苦的情绪就需要有爱的情感来抚慰才能达到能量的平衡,所以个体的情感发展其实从生命之初就已经开始了,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 。那么作为怀孕和生产完的妈妈来说,就成为了那个能够帮助个体生命初期发展情感能力的最重要的抚养人 。所以无论是孕妇还是产妇都被告知要尽可能地保持心情愉悦,不过很少有医生会给大家讲为什么要这样做 。很多研究都表明,如果怀孕期间可以持续保持心情愉悦,不仅生出来的孩子特别漂亮,而且会比普通的孩子更容易满足,更平静,更爱笑,情感天生就很丰富,这种积极的情感甚至会延续至个体一生,是不是很神奇呢!
文章插图
那么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又该如何做呢?在很多育儿类文章中都有提到说“当孩子越小时,需要父母立刻对于孩子发出的声音作出反应”,比如当孩子哭,无论父母在哪个房间,只要第一时间听到就要大声地回应“宝宝,妈妈来了,是不是拉了呢?”然后迅速地跑到婴儿床旁,看着小脸,温柔地一边说着话,一边查看孩子的状况,然后温柔地帮孩子换尿布,整个过程有温柔和缓的语言,有身体上的抚摸接触,也有情感丰富的表情,还有弄完之后抱起来亲一亲的行为动作,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情感交流的过程,虽然孩子不会说话,但如果妈妈这样做是能够感受到小家伙安静下来正在幸福地享受着妈妈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的 。
文章插图
包括孩子在成长的每一天都需要父母能够用这种充满爱和温柔的语言、表情、动作的互动方式和孩子进行各种接触,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每时每刻都在自己的身边,有需要没需要都会过来关注到自己,看看自己,逗逗自己,和自己说会话,聊会天,动动胳膊动动腿,抱着立起来看看家里的这里那里,也看看窗户外远处的风景,认识外面那些第一次能看到的白天夜晚,听听音乐再瞧瞧父母在家忙碌的样子,休息的时候就看看爸爸在进行力量训练,妈妈在进行产后训练,但孩子们都能感受到整个的环境都是温暖的、温柔的、有爱的、祥和的,没有一点激烈的情感,也没有那些刺耳的声音,更没有爸爸妈妈互相争吵不待见的负面情绪和行为,虽然每天宝宝睡得很久,但无论醒着睡着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爱以及对于自己的爱 。
文章插图
如果这样的生活状态可以持续两年,那么基本上孩子的情感能力扎扎实实地存在于机体内了 。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孩子享受着抚养人带给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疼爱,享受着各种需要能被及时地满足而获得的快感,享受着这个世界的安宁和祥和,享受着爸爸妈妈无条件的爱 。这种稳定而充满丰富情感的抚养关系未来会成为孩子们不自觉听父母话的资本,也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绝对控制力会掌握在父母手里,即使将来有一天不小心走在危险边缘,只要有父母出现在身边,孩子会立刻收回那些越界的、危险的、自私的行为和想法 。
【心理是什么意思(心理发展)】这种绝对的控制力会帮助孩子未来能够平平安安地不走极端,会帮助孩子更坚强地跨越自己的人生坎坷,会帮助孩子相比之下更容易地获得幸福生活 。这不就是生命初来时父母们那个最简单的希望和祝福吗!人类身上的弱点就是贪,总是无法让自己满足,直到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件时才可能触动到,但很多事情那会就已经太晚了,希望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能把每一步走得扎实,因为简单地只是追逐速度会很容易让人忘记初心!
文章插图
- 症状|“胎毒”是什么?有必要去“胎毒”吗?
- 恐婚的人是什么心理(不想结婚是什么心理)
- 养的膘(在家养膘什么意思)
- 女心理师小说(女心理师书评)
- 如何看懂博弈树(恋爱心理博弈)
- 九又二分之一什么意思(九又二分之一怎么算)
- 爱情心理学百科(爱情心理学之不联系)
- 一个男人爱你的8种表现(爱上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 学生时代 恋爱 失败(学生时代谈恋爱有什么意思)
- 难道你想友达以上恋人未满么(友人已达恋人未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