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其实对于广大英语学习者而言 , 无论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还是文化交流中 , 我们都很少涉及死亡这样的一个话题 , 许是出于禁忌 , 又或是出于恐惧 , 我们都在试图避开了解相关文化的机会 , 通常是学完几个常用词汇 , 或是句式便草草收场 。
文章插图
但实际上 , 这沉重的话题背后所附带的文化属性是非常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与探究的 , 就比如中西方不同的丧葬礼仪折射出截然不同的宗教观 , 不同的委婉话语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心理 。
【怎么才能让(板块消亡)】在跨文化视域下探究西方的“丧葬文化” , 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丰富与积累 , 更是对其文化的更深层次体味 。《文化解读》今天便带大家走进英国人的葬礼文化以及社会习俗 , 解读其背后的文化心理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亡故后的一纸通告
一般在英国 , 人逝世后 , 其亲友会在当地的报纸上发一则讣告(Obituary, 简称为obits) , 简要介绍逝者的生平以及生前的重要事迹 , 告知死讯、逝者的丧期、葬礼有关事项等 , 以便逝者亲友与有关人士及时地做出必要的准备 。
在英国 , 讣告的发布没有门槛 , 无论你是名人 , 亦或是普通人 , 亲友均可以在报纸上登讣告 , 区别可能在于文字长短而已 。有着较高社会影响力人物的讣告可能占据的版面更多 , 对其生平的介绍更为详细 。
文章插图
讣告样例图
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去纸化”潮流的不断推进 , 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 , 网络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因此许多的讣告消息便从报纸向社交媒体转移 , 比如亲属可以在逝者的Facebook账号上建立纪念页面(Memorial Page) , 分享逝者生前经历 , 让亲友留言 , 以寄托哀思 。
文章插图
纪念页面样例图
事实上 , 电子讣告以其即时性 , 广泛传播性以及永久保存性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接纳 , 现在许多殡葬机构纷纷建立起了网站 , 为提供服务的逝者建立纪念页面 。在电影《哈利波特》中饰演斯内普教授的Alan Rickman , 他的讣告以及殡葬的信息在Loudon Park的官方网站中仍有留存 , 纪念页面中有Light a Candle , Send Flowers, Leave a Condolence等选项 , 为艾伦的亲友以及广大的影迷朋友留下了一扇交流的窗口 。
Blogroll: https://www.loudon-park.com/obituary/Alan-Rickman/guest-book
文章插图
英国的丧葬业概况
一般而言英国人的身后事离不开殡葬机构专业人员(Funeral Directors)的悉心操办 , 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处理、运送和安排策划葬礼 。不同于我国 , 在英美等国家 , 殡葬等从业机构一般是私人所有运营 。
文章插图
电视剧《六尺之下》便讲述了一家人运营殡仪馆的故事 , 每一集都会有一个生命的消亡 , 影视剧中所展现的逝者弥留之时的复杂情感 , 让人触动 , 引人深思 。
文章插图
《六尺之下》海报
文章插图
故者遗体的安置与运送
过去 , 人们为了让逝者安息 , 通常会在殡葬之前将逝者的尸体带回家中安置 , 但由于尸体的保管条件较为严苛 , 这种现象也就不大有了 。现在 , 举办葬礼之前 , 尸体由殡仪馆专业人士用灵车(hearse)接运 。
文章插图
这里灵车可不仅仅是汽车 , 有时还有可能见到马车(carriage) 。西方社会对死者相当敬重 , 当送葬车队在路上行进时 , 其它车辆会主动让道 , 并鸣笛以示哀悼 , 路人也注目肃立 。
在英国 , 葬礼的形式会因逝者及其家庭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展现出较大差异 , 通常保守的英国人葬礼庄严肃穆 , 以在教堂举行的宗教式葬礼居多 。殡葬机构的专业人士将棺木(Casket/ Coffin)运入教堂 , 教堂牧师在正门口迎接棺木 , 哀悼者再进入教堂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肉身与心灵的升华
在英国的追悼仪式中 , 会由牧师念悼词 , 并为死者祷告 , 祈祷逝者能够得到上帝的关爱与怜悯 。祈祷词的最后一句一般为Ashes to ashes, dust to dust , in the sure and certain hope of resurrection to eternal life(尘归尘 , 土归土 , 让往生者安宁) , 话音落 , 人们向棺木撒花瓣或者泥土 , 与逝者在人间就此作别 。
文章插图
而后 , 殡葬人员将逝者送往墓地下葬 , 或送往火化场火化 。英国人的葬制以火葬(Cremation)为主 , 约有75%的人会选择火葬 。选择土葬的人之所以少 , 其中一个原因是土葬所产生的费用一般的家庭难以承担 。
文章插图
英国的墓地和中国一样 , 不能买卖 , 只能租用 。一个75年租期的墓位(Funeral plot)高达2000英镑 , 期限届满后将失去墓穴使用权 。但值得一提的是 , 在英国 , 若逝者不满16周岁 , 处于人文关怀与同情 , 其墓位一般是免费提供的 , 不收取费用 。
文章插图
近年来 , 在逝者遗体火化之后 , 英国人的亲友们通常会将骨灰洒在逝者生前最喜欢的地方 , 正如电影《廊桥遗梦》中的女主弗朗西斯卡在临终时对家人的嘱咐那样 , 将她的骨灰洒在曼迪逊桥畔 , 那个她和罗伯特曾经爱意缠绵的地方 。
文章插图
《廊桥遗梦》剧照
文章插图
出席英国葬礼该注意的细节
英国的葬礼上 , 悼念者一般身着黑色衣服 。男士穿黑色西装或燕尾服 , 系黑色领带 。女士穿黑色套装或黑色连衣裙 。
文章插图
当然 , 也有例外 , 近年来随着Happy Funeral概念的流行 , 有些人不想把葬礼弄得过于沉重 , 毕竟除了悼念逝者、宣布一个生命的终结以外 , 生者更希望通过葬礼赞颂生命本身 , 庆祝生命的圆满(a celebration of life) 。于是 , 许多逝者家属会主动要求参加葬礼的亲友们穿得亮丽鲜艳一点 。
文章插图
此外 , 在英国葬礼上 , 前来悼念的人们会送一束鲜花来表达悲伤和怀念 。一般来说 , 人们会选择白色的花 , 比如百合(lily) 。不过现在 , 很多英国人觉得 , 与其将钱花费在花束上 , 不如用这笔费用开支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许多人会要求前来吊唁的来宾将这笔款项捐给一些癌症慈善机构或者临终关怀机构 , 通过这种方式缅怀逝者 , 可见 , 慈善在英国人的生活每个方面真的触手可及 。
文章插图
葬礼结束之后 , 英国人一般会聚在亲友家里或者酒馆里为逝者守灵 , 聊聊逝者生前的故事 , 缅怀逝者 。这其实是亲人过世后 , 朋友间一个相互鼓励 , 填补空虚的过程 , 在回忆过去的点滴美好时 , 也能让朋友们更加珍视现在 , 抓紧时间活出自我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 , 酒馆在英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多元角色 , 无论是婚礼还是葬礼 , 都是一个很好的承载体 。
文章插图
? end ?
关注 “英文小酒馆”
听见更精彩的故事 , 遇见更广阔的世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