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春节几天假 春节到底是“节”还是“假”?

作为诞生于农耕文明、物质匮乏年代的春节,面对现代化、城市化的新生活方式,习俗在消失,年味在变淡,过年的仪式感也在渐渐简化为年夜饭、春晚、拜年的“老三样”,并渐渐脱离农耕文明和家族传承的文化内核 。于是,在一些人眼中,春节几乎等同于“7天长假”“大周末” 。那么,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春节如何显得与其他日子不一样呢?
传统观念里,过完元宵节才算过完年 。
不过,作为诞生于农耕文明、物质匮乏年代的春节,面对现代化、城市化的新生活方式,习俗在消失,年味在变淡 。以前从视觉(春联与灯笼)、听觉(鞭炮与拜年呼声)、味觉(饺子等美食)、嗅觉(香火和火药味)全方位体验的春节,渐渐简化为年夜饭、春晚、拜年的“老三样”,并渐渐脱离农耕文明和家族传承的文化内核 。于是,在一些人眼中,春节几乎等同于“7天长假”“大周末” 。
生活需要仪式感,让一年中的某一天与其他365天有所不同 。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春节如何过现代化这一关呢?
■专家观点
年味淡化是文化的缺失
著名学者冯骥才:年文化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它是数千年历史中不断创造、选择、约定俗成而来的 。它通过大量密集民俗的方式,五彩缤纷的节日包装,难以数计的吉祥图案,构筑起年的理想主义的景象 。
我们之所以感到年味儿淡薄,正是传统年俗日益消减所致,而不是因为年的情结淡漠 。后者从大家置办年货的红火,春运大潮的涌动就可以看出 。“旧”年俗所以被淡化,一是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冲击;二是生活方式多样化,很多人不愿再遵循繁缛习俗;三是现代人缺少对年文化的充分了解和认知 。于是,种种传统年俗被一样样地从春节中“撤出”,以至春节竟被调侃为“大周末”——缺少年意、缺少年味——恐怕这是当代中国人深深的集体失落 。
不仅年俗,当一种生活成为过去,它遗留的风俗不再是生活方式,而是文化方式;它不是物质载体而是精神载体 。一个民族最纯粹的文化,往往就活生生地保留在风俗中 。因而,风俗不但不应被盲目破除,反而要被审慎对待乃至放置保护之列 。
春节不仅仅是“消费狂欢”
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常嗣新:随着社会发展,一些仪式必然会消失 。比如说小年祭灶 。现在城乡生活大都是用煤气,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也在提高,自然没人热衷祭灶王爷;再比如,过去以家族为中心的磕头拜年仪式,将随着小家庭的增多和家族成员的分散而减少 。
同时,片面将一些传统年俗视为陋习而丢弃,也损害了年文化传承 。目前许多地方不提倡甚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活动,甚至提倡休闲度假,把文化气息浓厚的春节变成西式的嘉年华、消费节,失去了民俗的节日自然变得稀松平常,应该说,这种主动瓦解自己的文化才可怕 。
民族向心力是心底里的认同,是经过小时候的耳濡目染,通过对家庭、团圆、传统仪式及其承载的文化的认同,自觉地传给下一代人 。如果这一代年轻人对春节的理解仅仅是“周末”“消费狂欢”,如何让他们把民俗文化传递到下一代,又如何让海外华人认同中国年 。


今天春节几天假 春节到底是“节”还是“假”?

文章插图
2月24日,游人在江苏南京秦淮灯会赏灯游览 。新华社发(刘建华 摄)
要用新形式触动年轻人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裂解,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转型 。
历史上形成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代表中国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的一种习俗传承;家族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构成与核心,重大节日多半是在以家族为中心的闭合空间里进行;所以,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团聚往往是节日的集中表现形式,以老年人为中心的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大团圆和尽享天伦之乐,是社会普遍追求的美满伦理境界 。
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则完全不同,文艺复兴后构建起来的西方节日内涵,大大超出了家族范畴 。在一定意义上说,西方节日是以个人为主体,以社会为核心,以年轻一代为主流,搭建出的某种开放式的联欢与狂欢 。节日活动更侧重与非血缘关系者的横向社会交往或人际交流,在节日中普遍得到的是个人的幸福感与愉悦感 。
对于古老的本土节日,一方面要坚守传统的内核,另一方面,要辅以新颖的形式,焕发其中的魅力,才能够触动更多年轻人的心;也就是说,如何以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向他们揭示节日的文化内涵,让更多年轻人理解和认同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价值情怀 。
乡村振兴有望保存“年文化”
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不久前,不少西方政要在所谓“拜年视频”中淡化中国春节而代之以“农历新年”,看似扩大了祝福范围,实际上是将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去中国化”“泛世界化” 。
网络时代,西方的庆祝方式很容易倒灌到中国,如果长期任由这种趋势发展,在中国青少年眼中,“农历新年”很可能逐渐被视为和圣诞节等类似的世界性节日 。中国文化气息浓厚的春节逐渐变成西式的嘉年华、消费节,可能会丢失民族个性 。
如何保存年文化?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很多农村发展的民宿,就是农耕传统文化保存在当代并活下来的一个典范 。民宿外部构造是传统的,但里面有现代的生活设施 。
在农村,我们应该结合旅游,把24节气对应的习俗继续应用,做成体验项目,或者至少拍摄成视频,讲好每个阶段做的事情,有点类似于“网红”李子柒的节目,但要进一步点明这是中国的节气习俗 。
新农村把中国传统“年文化”如样本一般保存下来 。我们应该把村子存下来,村里的人满足传统农业要求,让它变成一种农业工作的样本或者项目,可以让孩子来学习体验,也可以让城市人来这里生活 。
用新科技增添年俗新内容
一飞智控(天津)科技创始人齐俊桐:近年来,各个城市在春节期间举办无人机集群表演成为一项新的年俗活动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也举行了多场无人机表演秀,用科技表达了新春祝福和城市魅力 。
除夕当天,我们数百架无人机连续飞行20多分钟,绘制出21幅绚丽的画面,为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每一位工作者传递对家人和亲人的祝福,用无人机表演的方式,表达他们心底最想说出的话 。
将无人机集群表演做出花样、玩出创新,将科技与中国元素结合,以独有的方式向全国人民拜年 。
用无人机集群表演这种新技术呈现风俗活动,在多地开展 。即使在零下20摄氏度的齐齐哈尔,数百架无人机依旧能完美地完成表演 。
高科技技术结合各地知名地标,还能让全球人民看到中国科技的进步和新形象 。在不断探索的同时,也注重了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衔接 。


今天春节几天假 春节到底是“节”还是“假”?

文章插图
2月24日,民俗表演队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塔儿村乡窑子头村表演舞狮 。新华社发(陈晓东摄)
■群众心声
年味跑不出景区
天津市吹糖人手艺人张师傅:春节期间,天津整个城市静悄悄,马路上基本没有灯笼,晚上基本没有鞭炮声 。只有到了古文化街才能看到点年味 。
广州市民何先生:南方有些观众看不太懂春晚的“笑点”,本身就比北方民众少了一项春节活动 。春节我们去了当地改造过后的小洲村,但游客稀少 。近年来亲朋走动也变少,印象中的春节只存在于各大“花市”之中 。
春节就当放了个长假
天津打工者许先生:河南老家以前的春节讲究多:二十三,烙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剪柏枝;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从小年一直忙到元宵节后 。但在城市里,除了贴春联、看春晚外基本感受不到年味,就当放个长假了 。
山东网民“豆瓣儿爸爸”:山东老家春节三十晚上不在家团聚,男人一定要去各种各样的酒局 。
河南省周口市一名村民:春节期间主要时间都是打牌,年前回到家就开始打牌,一直到过了十五就打工 。
很多习俗应恢复起来
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人霍树青:年来自农业社会,但在城市社会,大家彼此走动少 。应该借着过年的机会,大家增加一些当面的交流 。疫情下不聚集,但是小范围的交流必不可少 。
还要恢复一些传统的年文化习俗,比如“花会” 。我小时候杨柳青每条街过年时都会有各种表演,丰富多彩,而不只是舞狮子、踩高跷 。但现在这些活动都变得单调了,很多习俗濒临失传,应该赶紧保护起来、恢复起来 。
很多年文化应该通过文化符号传承下来,比如木版年画“瑞雪兆丰年”“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等,北方过年文化就齐活了,所以应该把这些文化符号传承下来,年轻人就能从其中了解过去春节的样子,过去年的样子,就不会单单把春节当成一个假期了 。
【今天春节几天假 春节到底是“节”还是“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