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为何要刺杀秦始皇,西汉张良

张良(?—公元前189年) , 字子房 , 颍川城父(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 。辅佐刘邦建立西汉的开国功臣 , 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
张良在投奔刘邦之前 , 年轻的他曾经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 那就是在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 , 他精心谋划发动了一场刺杀已经统一天下的秦始皇 , 可惜功亏一篑 , 没有成功 。
那么 , 张良为何要刺杀已经贵为皇帝的秦始皇呢?
【张良为何要刺杀秦始皇,西汉张良】原来 , 张良出生于已经被秦始皇灭亡的韩国贵族世家 , 他的祖父张开地曾连任战国时期韩国三朝的宰相;他的父亲张平 , 亦连任韩国两朝的宰相 。
到张良时代 , 韩国已衰落 。而韩国的灭亡 , 更使张良失去了子承父业的机会 , 彻底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 , 因此 , 张良心存亡国亡家之恨 , 并把这种仇恨归集到了秦始皇的身上 。


张良为何要刺杀秦始皇,西汉张良

文章插图
为此 , 张良变卖家产 , 四处寻求刺客 , 甚至连自己的亲弟弟病死 , 都顾不上安葬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张良终于找到了一位大力士 , 这位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名号的大力士能够投掷重达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 , 且所掷目标百发百中 。
如同当初燕太子丹寻找到刺客荆轲一样 , 为了完成刺秦大事 , 燕太子丹和荆轲又进行了详细的谋划 。张良找到了大力士只是完成了刺杀秦始皇的第一步 , 接下来还需要进行周密的谋划 。
被后世赞为“谋圣”的张良 , 在此时便已经开始展露他的谋略 , 张良可能用重金贿赂消息灵通人士 , 打探到秦始皇这年东巡的时间和路线 。
按照当时的君臣车辇[niǎn]规定 , 天子六驾 , 即秦始皇所乘车辇由六匹马拉车 , 而其他大臣只是四匹马拉车 , 张良和大力士刺杀的目标自然是六驾马车 。
在秦始皇东巡的路上进行刺杀 , 选择刺杀的地段至关重要 , 张良最后选择了黄河古道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城东郊) , 这里属于沙丘地带 , 人烟稀少 , 有杂草树丛可以作掩护 。
而具体的袭击地点 , 张良选中了一处急转弯 , 当秦始皇的车队经过转弯处时 , 由于转弯处相对较窄 , 卫士们只能在车的一侧保护车队 , 而另一侧就成了真空 ,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刺杀的完美“死角” 。


张良为何要刺杀秦始皇,西汉张良

文章插图
同时 , 张良和大力士也提前设计好了撤退的路线 , 当大力士得手后 , 即可迅速撤离 , 张良则在撤离地点接应 , 从刺杀地段、袭击地点、撤离路线的安排上就可以看出 , 张良的确如后来的刘邦评价:“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 决胜于千里之外 , 吾不如子房 。”
然而 , 正所谓“百密终有一疏” , 张良计划的再出色 , 他的这场刺杀也没有成功 。
当秦始皇的车队行至拐角处时 , 当尊贵的六匹马拉的车辇出现在大力士眼前时 , 只见大力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 , 并使出全身力气将手中那重达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砸向皇帝的座驾 , 车上的座位瞬间被击出一个大窟窿 , 大铁锤准确地击入车辇内 , 车里的人绝对当即身亡 。
大力士得手后 , 在卫士们还没有反应过来 , 就窜入草丛中 , 很快就失去了踪影 。
车队在一阵大乱后 , 大臣和将士都聚集在这辆被砸坏车的后面一辆车旁 , 只见秦始皇安然无恙地从后面的这辆车下来 , 并发出“令天下大索十日”的命令 。


张良为何要刺杀秦始皇,西汉张良

文章插图
秦始皇为何没事呢?原来 , 在秦始皇出巡的车队中 , 有两辆车辇 , 一辆是“主车” , 一辆是“副车” , 但这两辆车是一模一样的 , 这样的设计 , 大概是为了实现两个用途:一是作为皇帝的备用车 , 以备一辆出现故障时 , 另一辆仍能使用;二是两辆车一起出现 , 使刺客一时无法弄清皇帝究竟在哪一辆车里 , 增加皇帝出巡的安全系数 。
秦始皇车队的这个设计 , 正如现在一些身份尊贵的政商要人出行 , 也是多辆同样的车出行 , 迷惑那些意图谋害自己的刺客 , 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
虽然刺杀并未成功 , 但因计划周密 , 张良和大力士全身而退 , 这在当时成了一个迷案 , 直到秦朝灭亡 , 西汉建立后 , 司马迁才在《史记·留侯世家》中给出了答案:“良尝学礼淮阳 。东见仓海君 。得力士 , 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东游 , 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 , 误中副车 。秦皇帝大怒 , 大索天下 , 求贼甚急 , 为张良故也 。良乃更名姓 , 亡匿下邳 。”
根据《史记》记载 , 秦始皇一生主要有四次遇刺的经历:荆轲刺秦;高渐离刺秦;博浪沙大力士刺秦;咸阳宫外不明分子刺秦 。
要说秦始皇遭遇到最危险的刺杀 , 应该属于张良谋划的这次博浪沙刺秦 , 如果秦始皇出巡不是两辆车辇 , 如果秦始皇不是坐在后面那辆车辇里 , 在公元前218年 ,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仅仅三年后 , 他就遇刺身亡了 。
本文参考自:《轻松读秦史——大秦王朝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