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才是最好的生产力(战斗力生产力)



培训才是最好的生产力(战斗力生产力)

文章插图

控制一个人的思想,不如控制一群人的情绪 。
因为,思想是特定情境下的产物 。
对公司管理层来说,企业文化的塑造至关重要,也是企业文化,总令人拿捏不到位 。过分强调吧,人家会觉得你在洗脑;不强调吧,人家觉得你们公司没内涵 。
那么,为何不在这一深一浅之间找个折中——我可以不干涉你的思想,我只求你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快乐——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我们不谈企业文化,我们谈情感文化 。


培训才是最好的生产力(战斗力生产力)

文章插图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情感在企业组织中的具体表现 。
据说,人能稳定识别的情感有135种 。而我们平时比较能分辨的,大概就是七情六欲中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
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其中比较重要的情感文化,主要是:快乐文化、友爱文化和恐惧文化三种 。
快乐可以让我们放松身心,以一种饱满、昂扬的状态,激发自身潜能和灵感,从而达到超常发挥的效果 。
友爱有助于营造和谐、健康、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 。不管它是虚假的表面,还是实至名归,总比明白无误的剑拔弩张要好 。记得罗振宇说他们公司的一个小特色就是,一旦发现有人在公众场合公然起冲突,不管谁对谁错,双方都将引咎辞职 。虽然我现在不能判断这种规定的效果和适用范围,但它至少传达了从管理层角度而言,对不和谐因子的鄙视和厌恶 。
那么,为什么恐惧文化也能跻身企业三大情感文化之列呢?关于恐惧,很多书籍都有讨论,共同之处在于,都表达了恐惧对于一个人在自我约束和道德自律方面的重要性 。有观点甚至认为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恐惧的发展史 。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畏惧,那么他最终可能只会沦落为无所事事的平庸之辈,并最终走向灭绝 。请注意,灭亡可不如灭绝恐怖 。对企业来说,没有对企业组织流程、规章制度,对客户满意度、业绩等的衷心恐惧,他就无法担当重任 。所谓位高则权重,大抵也是因为萦绕在他们周围的恐惧在逐层渗透 。因此,适当的恐惧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不过,过犹不及 。


培训才是最好的生产力(战斗力生产力)

文章插图

那么,我们该如何营造心心向往的企业情感文化呢?
在此特别想说一个小插曲,当时不明,也是事后好几年才缓慢回味过来它对我的伤害 。
那时我大二,因为我是那种特别爱笑的人,经常能够自得其乐,一阵风吹来都能把我逗笑的那种 。而且那个时候,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反正顺从天性吧,可能从小就在家里笑惯了,也没人告诉我这样不好,因此我有那种不自觉的意识,一回到家就会莫名兴奋、开怀不已,当然,我说的仅仅是表面 。先不要管我的内心,透过表面是永远无法捉摸我的内在的 。
因此,那时候,尽管课上得很无聊,有时候还听不懂,玩手机又有种玩物丧志的感觉,但每次一到寝室门口,我就会不自觉的面带微笑 。然后有一天,我一个室友对我说:“你为什么每天都那么开心呢?你知不知道并不是每个人每天都有那么多开心事,看着别人开心真的是很烦的一件事 。”
当时我真的无法理解我哪里开心了,纯粹只是笑而已 。不过那时为止我日子向来过得安逸,没有大痛苦需要隐忍和承受 。但我也不理解大家天天在一起,我也没看出别人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大悲大不幸,而且,她日子比我们过得顺遂多了,天天不上课,窝在寝室淘宝,快递由外出上课的我们给她带回来,吃的也是 。那些话如当头一棒把我的笑堵在了半空,我很尴尬,如犯了错却不知错在哪儿的小学生 。但既然人家都这么开口了,从此,每次走到寝室门口,我都要收敛笑容,装出一副受人欺负的样子,人也就越来越沉默了 。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我毕业 。当然了,我室友也只是无心之言,其实我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只是这句话打开了我的一个意识而已 。她人还是很好的,那次我们一起爬庐山的记忆至今留在我心底 。
工作后,那时,那家公司挺特别的,特别攻于算计,老板有刻苦钻研人心和挑拨离间、坐山观虎斗的兴趣,总之,表面安静的不得了,气氛异常诡异,聊天时发出的那种谦词、敬词,简直让我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古代 。
可见,由情感主导的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和企业内在文化,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
下面,介绍3种有关如何创建情感文化的技巧 。
01. 控制既有情感
情感不是有意无意不请自来的,是内外环境综合投射的结果 。所以,请有意识的控制和引导,你想要的那种感觉 。比如,你可以试着在工作中采取一些小手段鼓励他们:安排冥想的时间;在员工工作设备上安装软件应用,提醒他们简单地呼吸、放松或大笑一下;做一个荣誉展板,在展板上张贴对同事的赞美之词(非溢美之词哦)……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
有些员工会自然而然地体验到你希望培养的情感 。比如,他们可能在个别时间段产生同情或感激的情感 。当这种情感经常出现时,这意味着你正在创建一种理想的情感文化 。
02. 将你希望培养的情感模式化
情绪是会通过耳濡目染传染的,尤其对于那些珍视他人意见重于个人意志的人,更容易受当前环境的影响 。你若笑,我就绝不哭;你若哭,我保证不笑 。因此,抓住好时机,趁热打铁,把好势头控制并固化下来,形成一种情感模式 。比如,如果你发现你做某个动作或说某句话的时候,大家会比较开心,氛围也被调动得很好,那么,不妨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意无意的保持和完善这一良好习惯 。比如,经常带着微笑和活力走进办公室,相比面无表情地进门,就有更大可能创建出快乐文化,你的员工也会发自内心地对你报以一笑 。
有些组织更进一步,明确要求员工传递某些特定情感 。比如有些公司会对员工提出如下号召:“用有感染力的热情激发幸福感 。拥有快乐,并给他人快乐 。”、“享受你的工作,将这种感受分享并感染他人 。”我想,这可能更适合服务业、旅游业等这类与人打交道多的行业或岗位?
但对于有些需要发挥创作力的职位来说,你需要的其实只是内心戏十足的员工 。他们会觉得你这样要求他很蠢,有种被愚弄的戏弄感 。所以,关于这一点,我并不是十分苟同,至少不是全然认同 。
03. 假装,直到感受到为止
关于这一点,如果你看过莫拉维亚《冷漠的人》,你会珍视自己具有的某种强烈信念和情感冲突 。小说刻画了一个绝对冷漠的可怜人,为摆脱自己的冷漠,想尽一切办法,最后还是无果 。
以致主人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慨叹:“我宁愿舍弃世界上的所有财富,换取一点儿出自内心的仇恨 。”
作为一个十足冷漠的人,他被长期困在一个进退维谷的境遇 。问题有两面,里面和外面,里面是他的冷漠,缺乏信念,缺乏真挚的激情;外面是接踵而来的他无力抵御的各色事件 。而这两面他都无法忍受 。
别人需要他的感情……而他却没有 。
他的内心世界是冷漠的,痛苦和欢乐都不能在他心中留下任何痕迹,如同在一块扁平的白色银幕上映过的影像,所有感触瞬息即逝 。
他厌恶自己的绝对冷漠,这种冷漠使他可以每天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就像有的人每天更换衣服一样 。
他佯装自己能产生爱情,能产生仇恨,能勃然大怒 。做出一切努力,想出一切办法,尽量装腔作势……可是,最重要的真情实意,他还是丁点没有 。
但是,像这种极度冷漠的人,基本上是很难存在的,即便有,也很难有机会给你识见 。所以,抛开这种绝对冷漠的人性假设,下面这段话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某种实质效力——
“没有真挚的激情,那就装腔作势呗 。装着装着,自己就会信以为真的:每种信念都是这样开始的 。”
不是没心没肺的装,是有意识的、自觉的把自己往那上面靠 。如果装都懒懒散散的,那真是神都救不了你 。
对于管理者来说,这适用于那种情况,有些员工初来乍到、防御体系尚未解锁,有些员工沉浸于自己的琐事里、其他一概不理,有些员工某些方面的意识还没开窍,缺乏对某些暗示性行为和言语的敏感……遇到此类情况,作为管理者的你,责无旁贷需要因势利导,通过一些有预谋的策划,帮助员工重拾那些他们在过去某个节点遗漏的情感体验 。「有时候,你很累,但你不表现出来,我就假装你是快乐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大致就是这种逻辑 。
所以,为了维持某种理想的情感文化,有时候你不得不作出某种姿态,但这种姿态并非全然虚假,它只是由于你策略性的采取了避重就轻的战术——暂时忽略内心的某方面感受,突出强调和夸张其他方面的感受,以达到通过你的情绪,传染、激发和带动大家感受的目的 。
当然,如果自己演技不好,表演太浮夸,不善于灵活调动和切换自己各方面的感受,那建议还是少用这招 。
【培训才是最好的生产力(战斗力生产力)】说到底,为了提升效率,使局面发生变化,一举一动,就得真心实意 。切忌被技巧反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