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了息肉是否会得癌症?这要看息肉长在哪里,是什么类型的息肉,以及息肉长了多久等。有些部位的息肉癌变风险大,需要及早处理,而有些息肉与癌症相关性较低,只需定期观察。
所谓息肉,特指长在体内有黏膜面的赘生物。口腔、鼻腔、声带、呼吸道、泌尿系统、女性的宫颈等部位都有黏膜面,都可以长息肉。
那么,为什么有黏膜的地方容易长息肉?医生解释,息肉是黏膜面受到各种刺激如一些常见化学物质的刺激、生物寄生虫刺激、微生物刺激、炎症性肠病刺激以后,造成黏膜面的反应性增生。息肉发生的原因还有遗传因素。如果有潜在的基因易感性,在受到外界刺激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种腺瘤性息肉。这种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
文章插图
息肉有大有小,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核桃
息肉能长多大?专家介绍,息肉有大有小。小的像小米粒大小,再大一点就像绿豆大小,然后再继续长有可能长到花生米大小。绿豆大和花生米大的息肉比较多见,但也有的息肉能长到核桃大小,甚至还有的能长到10厘米。
由小的息肉到长大,要经过多长时间?专家表示,有的息肉长得快,有的长得慢。一般5年到10年长大,甚至20年都有可能。有的人如果刺激不断地加重或者本身基因有问题,就会长得比较快一些。如有病人一年前查肠镜没有息肉,而一年后再查,息肉已经长得很大,甚至已经局部癌变。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质地柔软的息肉更可能是良性
【 相关性|不要忽视小小的息肉 肠癌早期可能只是息肉】息肉是硬的还是软的?长在消化道里的息肉,无法直接触摸到,但是医生通过工具可以感受到它的质地并据此初步判断其良恶性。
医生在做内镜检查的时候,将活检钳伸到消化道里触碰息肉,如果息肉柔软,代表它可能是良性的息肉,如果很硬,不太动,就要警惕是不是有可能发生癌变。
哪些地方易长息肉?消化系统是息肉高发区域,胃、胆囊、肠道里易长息肉。不同位置的息肉和癌症的相关性也不一样。肠道息肉跟癌的相关性更高,胆囊息肉次之,胃息肉跟癌的相关性最低。
文章插图
肠道息肉危险程度最高
胃里长息肉,可能伴有上腹胀、嗳气、打嗝、上腹痛、贫血、黑便等症状,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贲门或幽门梗阻等症状。
肠道里长息肉同样也可能伴有腹胀、腹痛、黑便、便血等症状,还可能由于息肉阻塞肠腔导致肠内容物无法通过而出现停止排气和排便、肠梗阻、肠套叠等问题。
胆囊里长息肉也可能出现腹胀,以及右上腹闷胀不适或右上腹痛,尤其是吃完油腻的食物以后,胆囊收缩,这种症状会加重。
息肉分很多类型,有些息肉是良性的,不会发展。而有些息肉和癌症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肠道息肉中,肠道腺瘤性息肉与癌症关系密切。腺瘤性息肉实际上就是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超过2厘米以上,癌变率50%左右,因此,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旦发现这种息肉要尽早处理。
而胃息肉跟胃癌的相关性不太密切,癌变的风险相对比较小。
胆囊息肉的危险性介于肠道和胃的息肉之间,一般超过1厘米需要进行干预,如果1厘米以下可以定期随诊观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胆囊息肉一旦发生癌变,恶性程度非常高,很早就会发生转移,因此,1厘米以上的胆囊息肉要积极干预。
肠道里的息肉种类很多,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P-J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等。其中,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比较类似,是正常细胞的增生,一般不会癌变。
幼年性息肉90%出现在10岁以下孩子身上,一般是长在直肠或者大肠远端。有的孩子长了息肉,从肛门口脱出来才被发现。这种幼年性息肉一般比较大,有一个薄弱的蒂,因此可能会自己脱落排出,这是其特点。也有少部分成年人会长幼年性息肉。
P-J息肉,又叫P-J综合征,也叫黑斑息肉综合征,它有三大特点:一是黑斑。在一些特定的皮肤黏膜部位出现像小芝麻粒或小胡椒盐似的黑斑,如口唇颊黏膜里面,手掌面、手指、足趾、足底面会有一些小的黑斑。这种特征性的面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消退,所以有些在成年发病,由于没有特征性的面容而不知道是这个病。第二是息肉,全消化道都可以长这种息肉。第三是家族遗传。
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和锯齿状腺瘤。腺瘤是肠道里面最常见的肿瘤。如果腺瘤的管状成分大于75%,就叫管状腺瘤;绒毛状的成分大于75%的叫绒毛状腺瘤;在这两者之间的就叫绒毛管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在病理组织学下可看到一些特征性改变,一般认为绒毛成分越多,恶变的可能性就越大,绒毛成分越多,离癌就越近。
锯齿状腺瘤在病理学上也有其特征性,能看到一些锯齿状的结构。锯齿状腺瘤也会恶变,需要重点关注。
肠道里的息肉如何一步一步变化成最后的肿瘤?
文章插图
白色的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应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前切除息肉,以防止癌变
息肉的变化过程其实就是上皮慢慢增生的过程,从一个很小很小的息肉慢慢长大了,如从0.5厘米到1厘米,再到2厘米,长大以后,再增生形成一个腺瘤,最后变成重度不典型增生。
重度不典型增生其实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癌前病变,这个时候显微镜下能看到这些细胞已经是非正常细胞了。
所以从息肉到癌变,有一个很好的标准,即重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之后就会变成癌。
息肉是往上长,而癌的特点是慢慢往深处长,从黏膜层到黏膜下层、肌层、再到肾脏旁边的淋巴结和血型转移,再扩散到全身。
所以我们要尽量做到早期发现息肉,将它切掉,不让它变成癌症。
从这个小葡萄那么大到癌前病变这个阶段,我们有多长时间?这也因人而异,就像不同的土壤,长的水果的成长速度也不一样,在于你平时给它的刺激有多少。总的来说,在癌前病变前会长得慢,到后期就越来越快。
结直肠肿瘤风险评估表
文章插图
结直肠肿瘤风险评估表
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体质指数、糖尿病。50到55岁为0分,超过55岁,56到75岁之间为1分。男性加1分,女性0分。一级亲属有结直肠肿瘤史加1分。没有吸烟的是0分,吸烟或有吸烟史加1分。BMI体重指数在25以下为0分,大于25即超重加1分。
得分0到2分为低危,可以做一般的筛查,如大便潜血试验。3到6分就属于高危人群,要积极主动去做肠镜检查,可以同时做胃肠联合检查,再根据第一次肠镜的表现,确定后续如何做早筛。
消化道肿瘤主要靠内镜检查,如果有结直肠病的家族史,推荐筛查年龄是50岁到75岁。
减重、规律生活 避免让自己变成“息肉体质”
如何更好预防息肉的发生呢?专家表示,要尽早做无症状的内镜的筛查,此外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肥胖与息肉的发生相关。BMI指数每增加5个单位,息肉的发生率增加3倍多。因此有必要多锻炼,控制体重。
喜爱夜间饮食的人与息肉的发生也有相关性。这是因为胃肠道有自己的作息规律,夜间饮食违反了这个规律,胃肠道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再加之夜宵吃的食物,一般都是烧烤类、方便面、快餐等,有很多食品添加剂,高热、高盐,对胃肠道刺激非常大。对胃肠道不良刺激增加,息肉发生的诱因也增加了。
体内发现息肉,如何处理?
专家介绍,大部分息肉都不能靠药物来消除,只有少部分的像炎性息肉有可能靠药物把炎症控制以后,息肉会自动消退。大部分息肉尤其是肠道、胃的息肉都得靠外科治疗,手术或者是内镜下的处理。(内容来源:《职场健康课》)
- 新春|新春欢聚饮酒助兴莫忽视健康
- 科普|【健康科普】“送烟=送危害”,过年了,我们要年味,不要烟味!
- 呼吸系统|送烟等于送危害,要年味不要烟味!
- 用情不专的人,还是不要挽回了
- 九言|愿你多多遭遇善意,永远不要身陷险恶
- 升高|为什么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浓度没有升高?这7个原因,别忽视
- 不要让“别人”毁了你
- 不要总是向异性朋友诉说自己婚姻不幸
- 袁进|VR视觉健康标准在穗发布 专家:VR使用不要超过45分钟
- 人老了,不管多有钱,都不要对这几个人太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