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阳亢|高血压原因有哪些,对照看看自己有没有

我在门诊接诊的患者中,第一位的是高血压,在诊治过程中有的患者会问我,为什么高血压会找上我?我觉得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原因是高血压的病因,目前医学界科学界也没有搞清楚。
高血压的诊断很简单
高血压是一个认识才100多年的疾病,对它的认识完全是因为发明了血压的测量方法,中医虽然没有高血压这么一个病名,但类似的问题应该是见过并记录在古医籍中,只是没有这个名称。
高血压诊断是很简单的,只有血压升高并超过一定的水平,在三个不同的日子测量结果达到这个数值,就可以诊断高血压了。单凭这样一个血压测量的方法诊断高血压,有没有误判错判的情况呢?答案是肯定有,后来医生也在不断观察中发现一些排除的情况。
现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或者等于90毫米汞柱,就属于高血压了。如果是在家里测量血压,各减5个毫米汞柱就是家里测量血压的最高限了。
高血压的原因很复杂
我说80%以上的高血压不知道原因,你会不会说:大夫不努力工作、刻苦钻研呢?其实大夫对高血压的病因的研究还是蛮努力的,只是高血压这个病狡猾,病因不好找。上个世纪80年代我刚学医的时候,老师说高血压90%-95%以上是原因不明的,经过40年,原因不明的降到了80%左右,大夫是不是蛮努力的呀。
经过100多年的研究,最终确定将高血压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原发性高血压,一类叫做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可以找到明确病因的高血压,实际上这就成了两个病了举例说,柯兴氏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它也有高血压,这样他就是柯兴氏病合并高血压了。还有慢性肾炎,它如何引起了高血压,又称为肾性高血压,这个患者也是两个病,慢性肾炎和高血压,这类高血压目前占高血压患者的20%左右。另一类原发性高血压则是指到目前为止原因不明的高血压,约占80%的高血压患者。
会升高血压的一些危险因素
正因为不能不明确高血压的确切原因,在研究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些与高血压脱不了干系的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称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盐饮食:现在研究发现高盐饮食可以升高血压,而控制盐以后,可以让血压下降。如果钠盐控制在3.5克/天以下,血压可以下降3-4mmHg。老年人控制食盐摄入尤其重要。
超重肥胖:指体重指数在24-27.9之间的人群是超重,大于28则为肥胖。腰围男性应小于90厘米女性小于85厘米。体重控制在高血压治疗中非常重要,体重下降10千克,血压可以下降5-20mmHg。
缺乏运动:过度缺少体力活动,血压也容易升高。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坐高的血压。坚持锻炼可以使血压 下降4-9mmHg。
吸烟饮酒:过度饮酒可以升高血压,原因也不太清楚。所以,很好地控制饮酒量,又可以使血压下降2-4mmHg。吸烟对高血压患者也不利, 究竟能升高多少血压不知道,但是,吸烟可以促进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
呼吸暂停:夜间睡眠打鼾严重者,第二天起床后常有头晕和头痛,其实这就是血压升高了,这在高血压患者更为多见。
颈椎问题:颈椎出问题,小关节功能异常,颈椎病都可以引起血压升高,经过整复颈椎后,颈椎病症状减轻的同时,往往可以伴有血压的下降。
负性情绪:长期生存的压抑,不愉快的环境中,也容易出现高血压或血压值升高。
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作息时间极端不规律,若干时间以后也有出现血压高的情况。
家族遗传:如果父母有高血压,子女有更大的可能性患高血压。但是,这是一个不可选择的选项。
阴虚阳亢|高血压原因有哪些,对照看看自己有没有】所以,如果不幸检查发现血压升高达到高血压的标准,就要对照以上清单看看自已有没有问题了。这些问题也是患高血压以后要注意的问题。
还有一种特别不幸的人,以上因素都没有发现,而且父母血压也不高,他(她)却得了高血压,也大概就是“运气不好”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类高血压目前有办法可治。
中医是怎么看待高血压的病机
中医虽然过去不认识高血压,但是近100多年来,随着血压测量技术的发现,中医接诊高血压病人的增多,以及有关的研究。对高血压也提出了中医的看法:
阴虚阳亢:过去几十年来,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结果,阴虚阳亢是它的主要问题所在。所以,有很多治疗阴虚阳亢的高血压验方如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建瓴汤。
气虚阳亢:我的研究发现青年高血压与中老年高血压有所不同,他们经常有疲倦乏力,睡眠不实,属于心肝气虚,肝阳上亢。采用益气潜阳的方法,对部分病人的疗效优于滋阴潜阳的方法,也从治疗的角度初步提示我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道理。
冲任失调:在更年期的高血压人群中更多,女性有更年期,男性也有。只是临床表现稍有差异而已。治疗有一个验方:二仙汤。
瘀血阻络:在老年人群,特别是50-60岁才发病的老年人中,有不少是属于有脏腑虚损的基础上出现瘀血,造成了血压升高。我在临床用补肾活血的方法也是有一定的疗效的。
本文为【互联网+健康中国科普大赛】参赛作品,内容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医生把关,人民好医生专家委员会审核,作品版权为作者和人民网·人民健康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