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69岁的沈建群是吉林长春人,做了一辈子设计院工程师,女儿吴姝在新西兰工作、生活。去年,沈建群被查出肠癌肝转移。他们怕远在海外的女儿担心,选择隐瞒病情、默默治疗,但女儿吴姝还是在一次视频聊天中无意间发现了妈妈患病的端倪。
尽管受疫情阻隔,但吴姝还是排除困难回到国内,为妈妈寻找治疗方案,并最终找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团队。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团队整合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等多种手段,为沈建群进行治疗。经过近两周住院治疗,沈建群顺利出院,与亲人团聚,在康复路上继续前行。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11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医生办公室,邢宝才主任(左前一)组织每周一次的全科查房,讨论沈建群等患者的手术方案。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11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病房,沈建群的主治医师闫晓峦为她做动脉穿刺,为手术做准备。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12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病房,沈建群的老伴儿吴友文(前右)、女儿吴姝(中)听主治医师闫晓峦(前左)讲述手术可能遇到的风险。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12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病房,沈建群的老伴儿吴友文(右)、女儿吴姝(左)听主治医师闫晓峦讲述手术可能遇到的风险。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12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病房,沈建群的女儿吴姝(前左)签署手术同意书等材料。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12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病房,主管护士马婧臣与沈建群交流。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15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手术室,治疗团队为沈建群进行肝切除手术。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15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手术室外,吴姝在等待妈妈手术结束。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15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手术室外,沈建群的女儿吴姝(右)与丈夫徐天雄等待手术结束。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15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手术室旁的楼梯间,吴姝在等待妈妈手术结束。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18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病房,沈建群在手术后躺在病床上吸氧。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24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病房,即将出院的沈建群(左)向主治医师包全致谢。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24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病房,即将出院的沈建群(左)向护士了解出院手续。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24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病房,沈建群(左)在出院前向主治医师闫晓峦挥手告别。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24日,刚刚出院的沈建群(左)在回家路上向女儿吴姝(中)讲述康复进展。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24日,沈建群在家人的陪伴下坐轮椅回到了在北京的住所。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24日,刚刚出院的沈建群(左)在北京的住所内与女儿吴姝一起吃饭。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24日,女儿吴姝(左)在北京的住所内抱着刚刚出院的妈妈,脸上挂着幸福的泪水。
主治医师|“这可能是我妈妈最后的机会了”
文章插图

↑11月24日,刚刚出院的沈建群(右)和女儿吴姝在北京的住所内相互依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