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海|援非日记—中国医生在卢旺达

来到马萨卡医院办公室,中国(内蒙古)第21批援卢医疗队的几名队员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今天要进行手术患者的病情。
“患者阴囊明显肿大,超声显示有鞘膜积液,但也有部分液性暗区,部分分隔,考虑肠管或者是阴囊内出血。”
“应该腹股沟斜疝,但是我用手法还纳疝囊效果差。”
“患者疝囊口大,必须用补片。”
“麻醉医生已经看过病人,我准备硬膜外麻醉。”
“手术器械已做好消毒,备用状态。”
“病人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无手术禁忌。”
前两天外科医生战海接诊一位20岁男性患者,他的朋友在马萨卡医院经过中国医生手术治疗后恢复健康,患者便慕名而来希望中国医生能解决困扰他许久的病痛。战海仔细检查后初步诊断患者为腹股沟斜疝,但因为患者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且长期进行重体力劳动,导致部分肠管脱垂至阴囊,阴囊肿大约四十公分。经彩超检查确诊病情后,决定为患者手术。像往常一样,医疗队几个科室的队员坐在一起进行手术前的病例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和对术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制定处理预案。病例讨论过后,大家开始今天的诊疗工作。
战海|援非日记—中国医生在卢旺达
文章插图
为患者进行手术(从左至右依次为:王英民、战海、郭建丽、吴耀)
外科医生战海和骨科医生吴耀每天来到医院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病房为前两天进行手术的患者换药、查看患者恢复情况。在他们查房换药的同时,一些由当地全科医生分诊过来的病人便在中国医生办公室门口等候就诊,大多是一些外科和骨科疾病方面的患者,翻译冯凯会根据转诊单对患者进行初步分类,等医生查房结束后再为患者进行诊疗。
手术室护士长王英民已经把消毒好的手术器械和敷料带进手术室进行检查及清点。麻醉医生郭建丽也早早进入手术室整理麻醉药品和器械,做好术前麻醉准备工作,长时间的工作配合中大家早已形成默契,所有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战海|援非日记—中国医生在卢旺达
文章插图
中医科戴军有正在为患者进行检查
楼上中医诊室外患者们也排上了队,中医科戴军有根据患者的病情为他们进行针灸、拔罐、按摩等治疗,一些疑难病患者在接受中医疗法后取得明显效果,如今医院附近越来越多的当地患者选择看中医,甚至一些外国人也专程来到马萨卡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战海|援非日记—中国医生在卢旺达
文章插图
口腔科徐立杰为患者进行治疗
口腔科医生徐立杰正在为上周接受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复查。面对今年疫情肆虐的特殊环境,当地疫情防控措施和人们的防护意识较差,口腔科开展诊疗服务面临巨大风险。即便如此,她还是坚守临床岗位,穿上防护服、戴上眼镜和面屏,每天结束诊疗工作后全身都会被汗水浸湿,但她从未有过怨言。她常说医院里只有她可以开展根管治疗,每多看一位患者,就可以多为一位患者进行科学的治疗,对患者今后的生活就会多一分积极的影响。
战海|援非日记—中国医生在卢旺达
文章插图
妇产科岳良进行剖宫产手术
这边妇产科医生岳良也没有闲着。一位在卢工作的中国患者来到医院就诊,患者曾经有宫外孕手术史,痛经明显,近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血减少,进行超声检查发现患者子宫肌层偏厚,岳良结合临床经验分析患者可能有腺肌症,而且不除外再次宫外孕可能,建议查一下妊娠试验。这位患者非常惊讶地表示,在国内经过多次检查才发现的腺肌症,岳良医生根据临床经验便能给出初步判断,她对医疗队中国医生的技术水平十分认可。
战海|援非日记—中国医生在卢旺达
文章插图
白岭晓为患者做超声检查
白岭晓是队内的内科医生,除了在医院为当地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也兼职为有需要的患者做心电图和超声检查,同时还承担着为在卢同胞们提供大部分日常诊疗服务的职责。疫情期间,她发挥专业优势,为在卢感染新冠肺炎的华人同胞进行线上问诊和康复指导,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累计为近百名确诊同胞提供了帮助。对于一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她都一一记录,并与患者保持联系,指导他们日常用药和健康指标监测。这天一早,一位新冠肺炎痊愈后有咳嗽气短后遗症的患者来医院复查,她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予以用药调整。
手术室里几位中国医生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而医疗队的办公室门口已经又有几名院内转诊的患者等待着。此时手术还没有结束,其他几名队员便先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分类,白岭晓为两名有异常肿物的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等到手术顺利结束,走下手术台后吴耀和战海的手术衣早已被汗水浸湿,但此刻大家脸上都是挂满笑容。休息片刻,吴耀便带着3名等候多时的患者到急诊处置室,为他们进行了膝关节积液、腕关节腱鞘囊肿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