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建立和完善沟通渠道 , 是所有大DAU游戏都要重视的环节 。
作为网易今年最大的黑马 ,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引领的风潮还在继续 。 不过由于技术原因 , 上周出现了“女性角色模型”BUG事件 , 因为其庞大的用户基数 , 该事件引起了诸多用户讨论 。
玩家群体的反应也从情绪宣泄到从专业角度的分析讨论后趋向理性 , 11月21日官方多天排查后发文还原的事件真相 , 重新诚恳道歉获得了用户认可 。 同时宣布开设“设计师对话”栏目 , 针对玩家反馈的核心问题进行回复 , 建立了与用户沟通的透明渠道 。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BUG事件走向真相大白 , 玩家情绪也逐渐平复 , 但其背后仍有一些解决方案值得我们深思 , 建立正确而有效的用户沟通渠道尤为关键 。
【玩家|《哈利波特:魔法觉醒》BUG事件真相大白,正确的用户沟通方式有多重要?】从扭曲到真相大白
由于BUG以及审核等问题 ,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此前出现了“战斗被击出现BUG”、“女性模型角色BUG”以及“部分玩家受到雪球咒攻击后 , 效果表现异常”等问题 。
之前《通过数十款近期爆款游戏 , 我们看到了游戏营销的新趋势》中游戏价值论提到 ,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一个特点在于对于社交平台的持续引爆 , 这些强调大DAU和用户情感沉淀的爆款产品往往选择通过社交营销来构建和加固社交关系链 , 以此沉淀用户实现健康的长线运营 。
无论是开测前还是现在 , 包括大量女性玩家以及IP泛用户的交流已经遍布游戏内外 , 除了游戏内的社区频道 , 在微博等游戏外的社交平台也形成了强烈的讨论氛围 。
文章图片
而这些用户对游戏投入的真实感情在出现问题时成为了一种催化剂 , 当网易团队排查具体BUG发生原因时 , 在网络上诸如“网易故意这么做”这类观点引导下 , 一些玩家群体迅速进入情感宣泄的状态 。
不过伴随着部分专业技术人士用户自发的讲解分析 , 加上官方经过多天排查后认真复盘、发文还原事件真相并诚恳道歉 , 玩家逐渐回归理性 。 与此同时官方设立了“设计师对话”栏目作为玩家沟通渠道 , 获得了用户认可 , 这场风波至此也算告一段落 。
回看这场事件 , BUG是《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存在的客观问题 , 玩家投入的真实情感从侧面反映了游戏的吸引力 , 但这份情感也促使其在宣泄时需要游戏团队迅速拿出合理解释以及解决问题的态度 。 当游戏辐射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 在传播过程中 , 一些故意的引导导致信息扭曲的状况值得警惕 , 同时提前准备解决和预防方案也提上了日程 。
正确有效的沟通渠道建立
BUG事件背后 , 我们可以看到面对行业共性的问题值得学习的解决方案 。
首先是优化工作流程 , 强化审核机制 。 在过去我们更关注技术提升带来游戏品质的增强以及工业化带来研发效率的提升 。 随着更多先进技术使用、游戏内容成倍的增长、研发团队不断扩充 , 协作的环节和内容增加了 , 我们需要根据项目内容规模和实际情况 , 对开发、美术、测试、验收、内容审核等环节流程优化 , 建立和升级纠错、预防机制 , 尽可能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变得更为关键颇为关键 。 举个例子 , 一般来说公司QA和内容审核团队往往会单独成立部门 , 对于不同内容以及用户量产品 , 人员以及相关投入和标准应该考虑差异化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次 , 优秀的游戏必然会和用户产生情感的共鸣 , 形成纽带 , 赞誉和口碑就是直观的体现 。 玩家投入情感之后遭遇问题急需宣泄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 我们不能片面的要求玩家永远保持理性客观 , 游戏运营所需要做的是在研发团队寻找问题并解决的档口 , 第一时间有效地安抚用户群体 , 帮助他们合理地宣泄并恢复冷静 。
这种能力建立在运营更加深入洞悉用户心理和需求之上 。 值得注意的是 , 游戏市场在发展 , 游戏用户也在成长 , 从硬核到泛用户 , 从男性为主到崛起的女性力量 , 不同阶段用户的心理画像都不同 , 这要求运营人员同样与时俱进 。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模式|《神海:盗贼合集》GS 8分:体验更好但要花钱升级
- 评分|《神秘海域:盗贼合集》M站媒体评分解禁 均分88分
- 《我的前半生》:全职太太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 血脂异常|《脑心同治 医者语录》 ——陈伯钧:预防心脑血管病要从青年开始
- 《遇见》丨家庭说:人生少做白日梦……
- 吴官正:人情薄如纸(经典好文)
- 《大众电影》封面上的美女,惊艳了一个时代!
- PCMag|《宝可梦阿尔宙斯》M站均分85分 大量媒体给出好评
- 画质|《宝可梦阿尔宙斯》GS 8分:战斗爽、画质破坏沉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