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刚|解开87岁长津湖英雄的“心病”,新华医院一次手术解决房颤发作与卒中预防问题

李毅刚|解开87岁长津湖英雄的“心病”,新华医院一次手术解决房颤发作与卒中预防问题
文章插图

近3个月来,87岁的志愿军老战士、长津湖英雄王老多次突发晕厥,住进了上海新华医院。为解老英雄的“心病”,新华医院心内科专家采取“一站式手术”治疗,一次为他解决房颤发作和卒中预防两大问题。
长津湖老英雄病房讲述动人心
王老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71年前,响应国家号召,出征朝鲜。1950年的冬天,17岁的王老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参军,跟随第二次战役入朝,进入长津湖战场。当时正是漫天大雪,但由于出兵紧急,许多部队还没有配备足够的御寒装备。
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
那年冬天格外冷,雪山上狂风呼啸,暴雪砸在脸上生疼,王老和战友的帽子上、眉毛上、睫毛上全是厚厚的冰,当时的气温已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从温暖的江南来到如此寒冷的朝鲜,对一个南方战士来说,寒冷与敌人的子弹同样可怕。“我的脚趾就是在那次战役中冻伤的。到后来,脚已经没有知觉了,那个天真是冷,我当时和冰雕连距离只有几公里。”老人在病房忆起当年的经历,说到自己和战友的所见所闻时,也红了眼圈。
连续数日的行军、战斗,有的战士溃烂的皮肤同衣服冻粘在一起,根本没办法脱掉;有的战士穿的胶鞋鞋底早已邦邦硬,他们干脆脱掉鞋,在彻骨的雪地里跑。王老的十个脚趾头,就是在那场战争中冻没的。
“当时所谓的老兵,也就是20岁左右,新兵更是有很多十七八岁的孩子。他们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异国他乡的冰天雪地中。”听了王老讲述这段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岁月,新华医院心内科全体医护的内心大受震撼,也更坚定了为老人治愈疾病的决心。
“一站式手术”解决英雄“后患”
3个月前,王老突发晕厥,意识丧失,2分钟后逐渐恢复意识;之后,又多次出现晕厥。就在住院5天前,他再次晕厥,20分钟后才恢复意识。王老为随时可能发生的晕厥感到忧心忡忡,子女也不放心老人独自一人居住。家人听说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是中国最早一批从德国将射频消融的技术带回中国的专家、率先在国内开展射频消融手术,就慕名找到新华医院。
经过缜密检查,新华医院心内科孙健教授诊断王老所患疾病主要为阵发性房颤伴长间歇。专家团队经讨论,锁定两种治疗方案:一是起搏器植入术,二是房颤消融术。
考虑到王老年龄较大,担心他耐受不了房颤消融手术,李毅刚主任及孙健教授建议老先生植入起搏器,这样,相对创伤较小,技术上难度较小,安全性高。
但王老和家人商议后,担心将来年纪更大后,疾病风险加码,希望专家团队能给老先生进行“一站式手术”治疗,一次性解决“后患”。
所谓“一站式手术”,是指在一次手术中完成房颤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两项微创操作,一次手术解决房颤发作和卒中预防两个问题。相比两次独立手术,“一站式”能同时减少患者的穿刺痛苦、耗材使用和整体手术费用,还能显著降低不依赖于房颤消融效果的血栓风险。
专家通过经食道超声为王老仔细评估了心耳解剖,排除了心耳内血栓,决定进行“一站式手术”。
手术前,王老频频发生房颤早搏等症状。孙健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进行建模标测,明确左肺静脉为房颤触发灶,随后行双侧肺静脉大环隔离术,完成肺静脉隔离后,电生理程序刺激及药物未诱发房颤。值得一提的是,王老毕竟是上过战场的人,除了左腿一直存在的不自主抖动之外,老先生全程非常配合,从不叫痛,也纹丝不动,非常顺利就完成了消融手术。
考虑到老先生年龄已大,脑中风危险评分高达5分,将来不太可能再分期行左心耳封堵,医生团队遂于消融结束后直接行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卒中。
孙健紧盯DSA显示屏,缓慢退出导引钢丝输送鞘内芯,定位后送入封堵器,缓慢回撤输送鞘展开封堵器。造影评估未见明显分流,牵拉稳定,符合释放原则,故释放封堵器,再次左心耳造影,未见明显残余分流,手术成功。
术后,王老感觉良好,觉得心里轻松了许多,一块“心病”得以解决。
新华医院心内科主任李毅刚代表心内科全体人员为王老赠予鲜花表达敬意,并赠房颤科普手册,以便老人术后科学的护理及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