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校企共同体?这个运动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峰会寻求破题

摘要:带来一场属于运动健康产业的“头脑风暴”。上海体育学院|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校企共同体?这个运动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峰会寻求破题
文章插图
2021上海运动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峰会,近日在上海体育学院落幕。上海体育学院作为一所“双一流”大学,在发展运动健康产业时,如何和携手企业、行业和社会进行融合?与会专家学者热烈探讨,带来一场属于运动健康产业的“头脑风暴”。
上体科研成果服务北京冬奥
16年前,几名上海体育学院学生关注到社会越来越普遍的“肥胖”问题,萌生创业想法,上海巅峰健康科技公司应运而生;16年后,“巅峰减重”一年内帮助全国用户成功减重2.8万公斤。巅峰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母校”科研力量的加持,也是上海体育学院发挥高校科研力量,推进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
上海体育学院|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校企共同体?这个运动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峰会寻求破题
文章插图

上海体育学院|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校企共同体?这个运动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峰会寻求破题
文章插图

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唐炎表示,作为全国唯二两所体育类“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一,上海体育学院在今年10月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发布的“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连续五年排名第一。这意味着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科研能力,在国内范围内处于领跑位置。
近年来,上海体院在运动健康领域加大科研力度,已有一批重要成果成功实现转化。如面向2022北京冬奥会、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支持的“跳台滑雪生物力学快速反馈系统”,可通过实时采集运动员起跳角度、空中姿态、速度、距离等数据,帮助运动员提高训练水平;可穿戴式神经启动(大脑训练)装备,主要是用来提高人类运动表现能力,相关技术已经用于专业运动员参与花样滑雪、高山滑雪、赛艇等项目;面向学生群体的“体育中考武术项目人工智能化评分装备”,实现队考生武术技术的数字化自动采集评价,提高体育考试评分的准度和精度等。
上海体育学院|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校企共同体?这个运动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峰会寻求破题
文章插图
上海体育学院|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校企共同体?这个运动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峰会寻求破题
文章插图

在运动健康产业专业人士看来,体育高校和科技企业的深度融合,是体育和科技的结合互赢。唐炎认为,校企深度融合一方面可以助力企业体育新技术的革新,另一方面,也将促进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打破纯“象牙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大学和企业、行业成为持续生命力向前发展的共同体”。
两个平台助力体育成果转化
目前,通过学校的技术转化,包括巅峰减重、跃动科技等在内的一批体育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生长,学校和产业之间逐渐架起桥梁,也让科研成果从理论走向实践,实现回馈社会的目标。
上海体育学院|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校企共同体?这个运动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峰会寻求破题
文章插图

上海体育学院|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校企共同体?这个运动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峰会寻求破题
文章插图

不过,上海体育学院一名相关人士介绍,“最早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教授、个人和企业进行对接,没有体系性制度,完全是靠个人之间的沟通进行,不成组织、不成体系,这样对上海体育学院的技术转化产生很大影响。”
如今,在上海体院强有力基础科学支撑基础上,推出两大平台,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运动健康协同创新中心、运动健康前沿学科基地。这两个平台为学校对接企业、对接实验室前端技术的开发,产生一种新机制。
据悉,如今上海体院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是通过学科交叉,在体教融合、体医融合、体工融合、体经融合、体卫融合五个方向寻求突破,力争打造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一批高能级科研基地,培育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实施一批高价值成果转化。
上海体育学院|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校企共同体?这个运动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峰会寻求破题
文章插图

上海体育学院科研处(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董淼军表示,上海体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激发体院师生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打造“小而精”的体育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模式,从而形成富有体育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上体模式”。
校企融合助推体育人才培养
如何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推动校企融合,让学生们走出“舒适圈”扎根实际、亲身实践,是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各大企业协同发展的经验。
上海体育学院|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校企共同体?这个运动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峰会寻求破题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