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标题里的几个词能很贴切的形容我的感受 , 在游戏里 , 我度过了非常愉快的几个小时 。 游戏是几个月前玩的 , 写这篇内容的时候找来了视频看 , 仍然觉得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一个游戏 , 不管是玩还是看都非常有意思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游戏对我这种手部关节不甚灵活的人士非常友好 , 因为它本质上是个点击游戏 , 不涉及复杂操作 , 仔细一想 , 这种不用怎么费力就能获得纯粹的快乐的事 , 已经不多了 , 周末有空的朋友可以安排一下 。
游戏开头的一连串叛逆点击 , 成功地引起了我的兴趣 , 复古的像素风格搭配迷人的俄罗斯口音 , 也让我十分沉醉 。 概括地讲 , 这游戏主要讲了一个名为 Game、擅长 DJ、rap、话很多的程序和他的小甜甜女友 Gigi 的爱情故事 。 游戏里有一个叫 Glitch 的反派想要破坏世界 , 时不时出来搞点小破坏 , user(玩家)和 game 被送到不同维度一起冒险 , 建立起深厚友谊并最终携手拯救世界 。
就像这个游戏的名字一样 , 没有游戏 , 直到最后 , 仿佛好像要出现一个真正的游戏的时候 , 我发出了爆笑 , 因为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张力结构 , 在有游戏和没有游戏之间 , 玩家的对所谓的游戏期待和对没有游戏接受 , 然后对没有游戏式游戏的领悟 , 以及在 Gigi 和 game 双簧式的表演中再度被提起来的期待 , 以及完全可以预料到的落空 , 这些令人开怀的韵律般的起伏让玩家最终体会到的是游戏的真正乐趣 , 纯粹的、轻松的、令人感动的 。
这也是我所理解的这个游戏的最基本的设计逻辑 。 至于第四面墙、元游戏这种略显学术的的理论性概念 , 设计者让它们非常神奇且顺滑地融入了游戏本身 , 成为了游戏的一部分 , 一切都非常自然 , 令人惊叹 。 我主要想从应用的角度分析理论如何体现在游戏之中 。
游戏中出现过的一些主要人物 , 我初步将其分为三层(类似于盗梦空间那种 , 懂的都懂) ,
- User 现实层
- Game Gigi Glitch 游戏层
- 福尔摩斯、华生、骑士 游戏中的游戏层
文章图片
在第六章之前 , 这个分层是合理且令人信服的 , 但最神奇的部分来了 , 第六章通过真实影像方式而出现的 creator , 应该在哪层?
- creator 和 game 有互动 , game 存在于 creator 的设备中 ,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比 game 高一层
- 实际上 , user 可以控制 creator 的行动 , 所以 creator 比 user 处在更低层
- 如果这个部分是像素 , 那么这个部分和之前的部分有本质区别吗?我想象了一下 , 如果是像素 , 只是基于叙事结构来说的话 , 我会将其归为游戏中的游戏层 , 比 game 低一层
- 但它不是像素 , 是真实的影像 。 真实的影像和像素之间 , 是什么让事情发生了变化?我倾向于认为是其对现实世界的映照功能 。 这个部分提到了这款游戏众筹失败的事 , 再加之出镜者就是这个游戏设计者本人 , 让这个部分所反映的现实比 user 所处的现实往上一层 , 即在这个游戏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现实 。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或许已经明白了 , 以上分析都是我乱说的 , 实际上 , 从现实角度来说 , 我想第六章这么设计很有可能是为了节约开发成本 , 大道至简 , 大智若愚 。 抛开内容不谈 , 我觉得我的分析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 我其实是尝试想分析游戏中的结构以及玩家在游戏中与结构的互动(显然 , 本人属于结构功能主义学派) 。
实际上的结构只有三层 ,
- 游戏外:player、developer
- 游戏中:user、game、Gigi、glitch、creator
- 游戏中的游戏中:我搁这儿搁这儿呢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没有它,周围世界将不复存在!能瞬间穿透我们目前所见的全部物质
- 没有结局的情,最怕的不是注定分手,而是看清结局后还不懂得放手
- Uzi|BLG年前对阵RNG最后一战,Uzi依然没有首发!有点失望啊
- 三口之家|一个三口鸡蛋中毒被送进医院,其中一种鸡蛋有毒,几乎没有人清楚
- 砂糖|突然刷屏!“没有一袋砂糖橘能过夜”登上热搜,上海人笑而不语
- 恭喜那些一个朋友也没有的人,读完你就知道原因了,很现实
- 马齿苋|「健康过大年」过节选物看这里 挑选菊花有讲究 明目要选杭白菊
- 娱乐圈中没有整容的女明星,你最喜欢谁?
- 升高|为什么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浓度没有升高?这7个原因,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