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只做证明题,不做选择题|MDT“登峰计划”福建站

融媒体采访人员 贾薇薇
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检查发现右肺有一个结节,同时肺内还有一些小结节。是已发生转移的Ⅳ期肺癌?还是手术切除就可治愈的Ⅰ期肺癌?对于一个医生而言,这可能是一道主观选择题,但对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团队而言,这是一道证明题——发挥多学科优势,得出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自201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在有关肿瘤诊疗的系列通知中均强调MDT,各级医院也积极推动MDT落地。当前MDT的应用现状如何?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于我国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带来哪些帮助?
近日,由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北京肿瘤学会主办,勃林格殷格翰协办“2021肺癌MDT管理高峰论坛”进入福建站。会议期间,《医师报》采访人员邀请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诚教授和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叶峰教授进行了专访,分享当前我国MDT的发展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肺癌MDT对我国肿瘤发展的意义与价值,以及推广序贯治疗“2+3”模式给肺癌患者长期生存带来的获益。
MDT亟需统一的行业规范肿瘤|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只做证明题,不做选择题|MDT“登峰计划”福建站
文章插图
黄诚 教授
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检查发现右肺有一个结节,同时肺内还有一些小结节。医生会如何诊断?如果病理结果提示是肺腺癌,可能会有医生认为小结节是转移病灶,患者是Ⅳ期;但是也可能小结节并非转移病灶,则是Ⅰ期。
不同诊断也将导致治疗手段的千差万别:肺癌Ⅰ期患者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原发灶大部分可以治愈;而Ⅳ期患者手术切除不是主要治疗手段,应该以全身为主(靶向、免疫、化疗等),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在此病例中,微小结节是不是转移病灶成为核心问题。
“MDT的优势就在这里,可以最大限度地纠正医生主观判断的偏倚。”黄诚教授表示,就此病例而言,个体医生的判断可能会存在偏差,进而导致患者不能得到最佳诊疗,甚至因此而延误治疗时机。而多学科团队则可首先由外科医生通过微创手段判断微小结节是否为转移病灶,再经肿瘤内科、病理科、影像科、呼吸科等多学科专家讨论、分析,给出更为全面、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患者往往可以得到更优的治疗效果。
虽然MDT的优势明显,但在我国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当前仍面临诸多棘手问题。
黄诚教授表示,首先,当前我国MDT理念的实施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医院、三甲医院,而随着患者下沉到基层,MDT也要深入基层,进一步做好、做广,实现从上到下的逐级推进。然而,MDT在基层的推进面临很多客观存在的困难,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医院硬件设备跟不上等。因此,多学科模式就不能仅局限于一家医院,而是全国各级医院、各级资源的上下联动。“对于基层医院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请上级医院进行专家会诊和技术支持,各级医院承担起各自的职责,为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实现最佳的临床获益以及全病程的科学管理。”
另一方面,MDT的应用尚无统一标准是当前面临的另一大困境。黄诚教授介绍,就肺癌领域而言,虽然2020年发布了《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但是距离指南和行业规范仍存在差距。MDT应由哪些学科参与?如何进行质控、随访、管理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摆在眼前。
此外,还应加强更多医生对MDT理念的理解,让MDT诊疗成为日常诊疗的一部分。
结合多年肺癌领域MDT理念的实践经验,黄诚教授指明,MDT的推广和应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其一,MDT团队中需要对疾病有全面理解和认识、能够融合多学科治疗理念的学科带头人,在关键问题的选择上,结合多学科意见给出合理的临床决策;其二,医院管理层应给予MDT发展以助推力,通过相关制度、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实现临床效果的评估、质控和随访,确保MDT理念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给患者带来最佳的临床获益;其三,MDT团队中的各位医务人员不仅要有很高专业水平,而且要有大局观念等基本素质,团队中的每位成员必须严格落实相关制度和规范。”
真正把晚期癌症变成一种慢性病肿瘤|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只做证明题,不做选择题|MDT“登峰计划”福建站
文章插图
叶峰 教授
过去十年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迎来生命的曙光,从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药物开始,肺癌靶向治疗的大门徐徐打开。目前,二代三代药物也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我们常说,EGFR-TKI是上帝赐给东方女性的礼物。因为其是治疗NSCLC的有效靶向药物,尤其对于腺癌、女性和不吸烟者。”叶峰教授介绍,在亚洲,EGFR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很高,大约50%的NSCLC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阳性,这些患者适用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