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联合国糖尿病日:“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应做好糖尿病防治“守门人”

来源:基层医界
2021年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要项目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基层医疗机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医生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让“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不是一句空话,切实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国家重点管理的四大慢性病之一,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超过1.2亿,糖尿病总患病率仍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防控形势异常严峻!
为此,国家制定了糖尿病三级预防目标,一级预防目标是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目标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延缓已存在的糖尿病并发症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显然在这三个预防目标中,最为积极的是一级预防,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糖尿病防治的一线阵地,做好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责无旁贷。
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一般人群健康管理:1.要加强宣传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项重要内容,基层医疗应充分发挥新媒体时代的优势,借助家庭医生微信和QQ工作群、微信公众号、智医助理等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结合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手册、折页、处方等传统健康教育平台,利用义诊宣传、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等形式,向普通大众宣传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首先达到“知-信-行”中“知”的关键,从而为“信和行”提供信念支撑。
2.要宣传普及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四大基石,16字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确实很难,家庭医生应利用健康教育讲座、宣传义诊、智医助理等各种平台和手段,宣传普及居民健康素养66条等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引导民众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3.要进行定期检查。从一定意义上讲,体检是我们保持身体健康的一道防线。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糖耐量异常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小毛病变大危害。
加强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识别糖尿病高危人群看这些!
年龄≥40岁;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往有IGT或IFG者;超重与肥胖,体重质量指数( BMI)≥25/kg/M'者; 静坐生活方式、有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血脂异常,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有曾分娩大婴儿(出生时体重≥4kg ),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 利尿剂等。
6.1mmol/L≤空腹血糖(FBG)
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这么干!
⑴通过社区建立人群健康档案时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血糖、血脂)和病史询问,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
⑵利用居民健康体检、就业体检和职工体检等途径,识别糖尿病高危人群,检出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
⑶机会性筛查,通过日常诊疗、社区血糖测量站点、家庭访视等识别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现或确诊糖尿病患者。
⑷重点人群筛查,通过社区登记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随访监测,早期发现和确诊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高危人群这么管!
⑴建立糖尿病高危人群档案,定期跟踪随访干预,半年至少监测一次空腹血糖。宣传普及糖尿病相关疾病知识,帮助其认识自身危险因素和糖尿病防治知识及疾病危害,自觉行动积极参与糖尿病防控。
⑵教育引导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社区宣传和相关危险因素评价,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识别自身危险因素的能力;针对肥胖、缺乏体力劳动、不合理膳食等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限制饮食总热量的摄入,多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不吃油炸腌制食品,少吃动物内脏等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长期坚持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5天,每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吸烟、饮酒的高危人群指导其戒烟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