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90后父亲为“割肝救女”减重18斤 8月龄患儿重获新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李晓彤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林洁)“这不仅是婷婷的第二次生命,也是我的新生!”11月10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宣布,该院成功开展一例亲体肝移植手术,使一名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女婴转危为安。这例手术的肝源来自患儿父亲,为了挽救仅8个月大的孩子,他毅然“割肝救女”。
患儿婷婷(化名)两个月大时出现全身发黄症状,后被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唯一能救命的办法就是进行肝移植。

中山大学|90后父亲为“割肝救女”减重18斤 8月龄患儿重获新生
文章插图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为患儿进行手术。


“医生建议等孩子大一些,再做肝移植手术。身所有人都在劝我们放弃,说我们还年轻,还可以再生一个。但是再生一个,就不再是她了,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婷婷的父亲陆先生说,孩子的救治之路困难重重,但他们不愿放弃希望,几经寻医,带着婷婷来到了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称,婷婷刚入院时,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呼吸急促,腹部明显膨胀,饮奶量也从每次180毫升下降至80-90毫升,急需进行肝移植手术治疗。

经多学科讨论,医院专家认为亲体肝移植是救治孩子的最佳选择。得知这个消息后,陆先生毫不犹豫地选择“割肝救女”。为了让自己的肝脏符合移植的标准,陆先生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在一个月内减重18斤。

中山大学|90后父亲为“割肝救女”减重18斤 8月龄患儿重获新生
文章插图
医生团队与患儿家属交流病情。


10月14日,亲体肝移植手术开始。患儿血管非常纤细,尤其是动脉直径只有1-2毫米,血管吻合的难度大;患儿还有心脏方面的问题,心房间隔缺损9毫米,在术前发生过心衰的情况,这也让手术“难上加难”。在手术团队努力下,经过11个小时,亲体肝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患儿的术后护理也是一道“难关”。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同时合并有心脏问题,液体管理非常重要,医护人员每个小时都需计算出入量,及时调整补液,液体管理精细到毫升。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婷婷恢复良好,并于11月10日在父母的陪伴下出院。

“患儿得到成功救治,离不开医院多学科的紧密协作和配合。”刘超表示,我国大部分儿童肝移植患者的原发病都是先天性胆道闭锁。相比成人的肝移植,儿童的肝移植或者其他器官的移植挑战难度更高。

中山大学|90后父亲为“割肝救女”减重18斤 8月龄患儿重获新生
文章插图
出院前,家属送来锦旗感谢医生的精湛医术。


对于需要肝移植的幼儿来说,肝源一般通过三个途径获得:父母捐献一部分肝脏;年龄相当的儿童逝世后捐献;成人逝世后捐献的肝脏劈离一部分。刘超介绍,相较于另外两种来源的肝移植,亲体肝移植具有准备充足,供肝质量有保证;缺血时间短,减少胆道并发症概率;组织相容性好,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较少的优点。“亲体肝移植的存活率非常高,1年、5年、10年的存活率分别可达到95%、93%和91%。”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供图)
中山大学|90后父亲为“割肝救女”减重18斤 8月龄患儿重获新生】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