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世|73岁外科专家患癌,抗癌一年离世,他的一个反思,发人深省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曾经有这样感动中国的一位好医生,投身杏林56年,救死扶伤,帮助了上万名患者,几乎每台手术都是精品,不拿病人一个红包,心系患者,遗憾的是,他被胃癌夺走了生命。
他就是原北京军区总医院外一科主任华益慰,人民的好医生,2006年感动中国的获得者。
离世|73岁外科专家患癌,抗癌一年离世,他的一个反思,发人深省
文章插图
图源网络
一、外科专家患癌离世,听听他的感悟1、确诊胃癌晚期,一个月做8次化疗
1998年,华益慰退休。以他的名望本来有更多的机会,但他还是选择坚守医院临床工作一线。年过七旬的他,仍然每年坚持做100台手术,有的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直到2006年,他因身体不适去做检查,被初步诊断出胃癌。
华益慰的胃癌发现时,已是晚期。在进行完他从医56年最后一台手术,他开始接受常规治疗(全胃切除)。术后,华益慰反流情况严重,食道灼烧得发疼,耳咽管也刺激得火辣辣般疼痛。痛苦尚未结束,华益慰又接受了化疗。一个月8次化疗!每一次结束都伴着恶心、呕吐。
离世|73岁外科专家患癌,抗癌一年离世,他的一个反思,发人深省
文章插图
2、接受手术,发出沉痛感悟
不久,华益慰又安排了第二次手术,结果腹腔感染严重,手术宣告失败。看到华益慰痛苦面容,同事们都不忍,而他却表现得平静,总带着笑容。
“我从前做过这么多台手术,没有哪一次可以切身体会到病人的痛苦。从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没想到病人会这么痛苦。全切手术带来的后续问题太多了,以后胃切除,哪怕留一点胃,都比全切强,病人也不会这么痛苦。”
华益慰还把自己当成一本“活教材”,希望在他死后,可以进行尸体解剖,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好给后人积累一点经验。抗癌一年,73岁的华益慰遗憾的离开了人世。
胃癌晚期的手术让华益慰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现在很多医生也在反思,胃癌晚期不应该盲目手术,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瑞金院长呼吁:晚期胃癌别盲目开刀,开一个死一个朱正纲,上海瑞金医院院长,也是我国胃癌诊治专家。按照现在普遍认识,手术切除是胃癌患者最后的希望,而朱正纲却反其道而行。
“我们对中晚期胃癌认识已经落后了。老一辈常用先开刀把肿瘤主体切除,再化疗、化疗那周围残留的癌细胞清理掉。学术上称其为‘去肿瘤负荷手术’。走到今天,这种观念已深植入大小医院,一看是胃癌晚期,一开一个准。可怖的是,这些患者跟踪一年后,大多很快就复发,且生存期很短。”
离世|73岁外科专家患癌,抗癌一年离世,他的一个反思,发人深省
文章插图
朱正纲开始去“拦刀”,“开一个,死一个,这种疗法需要重新审视了。”
中国大部分的癌症晚期病人开刀后都活不过一年,朱正纲认为与癌细胞特性及治疗方式有关。
“晚期癌细胞扩散能力非常强,转移灶往往难以控制,在手术打击之下,肿瘤自身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引起它们更强烈的反噬——瘤细胞加速增殖。这也是为何晚期胃癌患者在手术后很容易复发,且来势汹汹。”
在西医的反思下,新的概念被提出:“转化治疗”。该疗法认为,晚期胃癌并非不能手术,而是在肿瘤手术前,先把病灶控制好,把病灶缩小甚至消除。把肿瘤先“转化”,再开刀。
三、早发现好治疗,别再拖到晚期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报告(2017年)显示,中国胃癌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皆排在全球首位,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仍较低。
为什么中国胃癌患者死亡率这么高?因为75%以上胃癌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是进展期。胃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想要提高生存率,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离世|73岁外科专家患癌,抗癌一年离世,他的一个反思,发人深省
文章插图
早期症状: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饱胀不适、隐痛、反酸等消化道异常症状。
进展期症状:近期表现原因不明的上腹不适、常伴有嗳气、反酸、呕吐等;出现原因不明的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出现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常见便血、呕血等。
鉴于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症状与胃肠溃疡等类似,建议40岁后人群,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应进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早期发现上消化道癌的关键,通过早诊断,就可能在早期干预肿瘤发展,防止癌细胞进一步恶化,治愈效果大幅降低。#健康明星计划##谣零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