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让每一位老年人享有健康幸福晚年( 二 )


老有所依: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
“十三五”期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出台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办法,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实现省级全覆盖。赡养老人支出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
此外,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0%以上和70%左右,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门诊费用跨省结算等配套政策日趋完善。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扩大至49个城市,在制度框架、政策标准、运行机制、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取得初步成效。以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为例,截至2020年11月,全县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已达15家,全县参保人数为38万人,累计3360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基金累计支出2790万元,其中为贫困失能群众减少费用1136万元。
老有所乐:孝老敬老氛围愈发浓厚
“十三五”时期,老年宜居环境更加优化。适老化改造列入老旧小区改造内容,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老年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组织无障碍环境市县村创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检查。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稳步实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学校(学习点)达8万多个,注册学员达1400多万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免费向老年人开放。
老年人更积极融入社会。持续开展“银龄行动”“银龄讲学”等活动,大批老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健康、教育、科技扶贫工作,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截至目前,全国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达1600多万。
老年人权益保障不断加强。老年人监护纳入《民法典》。加强老年维权和法律援助,开展老年人消费维权、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系列专项行动。印发《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广泛开展,每年举办“敬老月”活动。实施中华孝老爱亲文化传承和创新工程,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老有所享:数字红利广泛惠及
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但同时,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为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便,出台20项具体的政策措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2020年年底印发《关于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的通知》,提出利用3年的时间,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推动老龄社会信息无障碍建设,促进全社会推进适老化的改造和升级,切实增强老年人在信息社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今,多地医疗机构以智能技术解就医困扰。在北京市普仁医院门诊入口,面向立式健康宝核验测温一体机屏幕,插入医保卡,身份信息、健康码状态和实时体温随即显示,用不惯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如释重负;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门诊量最大的皮肤科,技术升级后的叫号系统可自动识别患者年龄,对70岁及以上老年人实行优先排号,老年人排队等候时间显著缩短;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智慧药房实现市内免费配药到家,老年人再不必因排队取药耗时耗力。
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