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让每一位老年人享有健康幸福晚年

“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老龄工作,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民法典和公共文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门法律增加涉老条款,出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重大政策文件。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大力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老龄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病有所医:健康支持体系加快建设
“十三五”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推进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加强老年健康相关科学研究,通过财政科技计划支持老年健康相关预防、诊断、治疗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强老年健康适宜技术研发与推广;引导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老年医学、药学、护理、康复、心理、安宁疗护等专业和课程,开展学历教育。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设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2642个,设有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科的医院510个。
“短短几年,老年医学在我国从新兴概念演变为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并向院外医疗服务延伸。”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刘晓红表示,老年医学科正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转向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的综合模式,摒弃专科碎片化的医疗。诊疗过程更关注和尊重患者意愿,更凸显和发挥专科内涵,及早预防、发现和治疗老年相关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持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通过全程、连续性整合医护服务,满足老年人生命历程中的多重需求。
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水平,各地广泛开展老年健康宣传,普及老年健康科学知识和老年健康相关政策,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会环境。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被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20年为1.27亿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自健康中国行动之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启动以来,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围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6个环节,努力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老有所养:医养结合服务向纵深发展
“十三五”时期,中央财政安排149亿元,支持面向特困老年人、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安排50亿元,在203个地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普惠型养老城企联动行动,安排37亿元,支持社区养老服务骨干网和医养结合设施建设。各级社会福利事业彩票公益金的55%以上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连续4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2.9万个,床位达821万张。
老年|让每一位老年人享有健康幸福晚年】“养老服务体系深度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社会力量参与逐步活跃,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逐步增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教授指出,近年来,养老服务体系结构从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举办主体由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变。
与此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聚焦医养结合发展中的难点堵点,以更实举措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政策协同。贯彻落实“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与深化医改等工作协调部署推进,加强老年人群健康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二是强化医养衔接,进一步做实医养签约合作,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依法开展医疗服务,加强信息化支撑,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共有7.8万对;两证齐全(指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备案,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共约6100家,其中设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机构约3900家,开展养老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约2200家。三是强化有效供给,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转为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发展健康旅游、旅居养老等康养新业态。
“实践证明,医养结合在我国开局是良好的,起步是稳健的,为今后走深走实奠定了良好基础。”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教授表示,各地积极构建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并围绕如何有效、合理筹资和支付开展有益探索,形成实践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存量增量并用,深度融合发展;注重卫生、社保、民政等多个职能部门乃至全社会广泛参与,在发展目标、实践模式、推进措施和扶持政策方面逐渐形成清晰的顶层设计;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全方位培养医养结合服务人才队伍,形成包括老年医学方向的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护理人员及专业管理人员在内的人力资源体系,实现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