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治疗模式研讨会(MTB)是郝院士所在医院已经在开展的一种乳腺癌精准防治新模式,MTB为乳腺癌诊疗医生提供了一个多学科决策的平台,由临床基因学、生物伦理学、病理学、肿瘤学、基因组学和信息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加明确、优化的推荐意见,是今后肿瘤诊疗的发展方向。
樊嘉院士:肝癌外科治疗的技术和策略进展
文章插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从肝癌早诊早治、新型分子标志物,分子分型及干预策略等五方面介绍了肝癌诊治前沿进展。他表示中国新发肝癌占全球45.3%,疾病负担重。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统计:小肝癌(肿瘤
在外科治疗方面,樊嘉院士介绍,现在30%的肝癌患者都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治疗,其中包括一些复杂的肿瘤。腹腔镜肝脏切除治疗和传统的开腹肝癌手术方式相比,总生存率和五年无进展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且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住院时间。到2020年底,樊院士团队的腹腔镜机器人微创肝癌手术已进行了8000余例,他们还发明了一种新技术——荧光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并制定了该方面的国际指南。
此外,樊院士还介绍了他们的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ALPPS切除术,以及肝硬化严重、手术对肝脏正常组织损伤严重情况下采用的腹腔镜下肝癌射频消融术。为了防治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他们团队还开展了循环肿瘤细胞研究,预测肝移植后复发,指导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最后,樊嘉院士对于未来提出肝癌诊疗、研究的5点希望:应该坚持早诊早治、强调规范治疗、加强综合治疗、提倡转化医学、注重循证医学。
林东昕院士:正常组织也有癌驱动突变,食管和贲门尤甚
文章插图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林东昕院士介绍了人体正常组织体细胞突变研究。他表示,人体正常组织也存在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和癌症及人体老化关系密切。他指出,正常老年人的主要器官均广泛存在体细胞突变的累积和突变克隆的扩展,但在程度上有显著的个体和器官间差异。所以,癌症成因非常复杂,不能用突变学说来解释所有癌症,要提出其他模式。
正常组织少有体细胞拷贝数改变,但食管和贲门标本中有3号、5号和7号染色体拷贝数改变。内源性因素是正常老年人体细胞突变的主要原因,但也检测到与吸烟和马兜铃酸暴露相关的外源性突变。在食管和贲门可见大规模突变克隆扩展,而在其它检测的器官中突变克隆都较小,呈独立演化式扩展。
此外,他还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形态正常组织也存在许多癌细胞中常见的突变,尤其是“癌驱动突变”,那么应如何理解体细胞突变与癌症发生的关系?靶向药物除了靶向肿瘤,是否也靶向存在突变的正常细胞?这些都是肿瘤医生和临床科学家所应该继续研究的。
宋尔卫院士:乳腺癌保乳治疗效果优于切除,根源在微环境
文章插图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表示,从乳腺癌外科治疗发展进程看,最初,肿瘤专家们根据解剖学理念,提出切除乳房是乳腺癌治疗的最好方式。后来发现,肿瘤细胞早期已经发生血行播散,基于此,提出乳腺癌手术并非越大越好,并且通过研究证实乳腺癌治疗,保乳手术+化疗不劣于切除乳房。但这些早期的保乳治疗前瞻研究具有治疗模式落后(无内分泌治疗、抗HER2治疗、无标准放化疗)以及临床试验高选择性,无法反映现实世界人群等问题,研究存在局限性。
而现在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保乳治疗效果优于乳腺切除手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保乳治疗实践也证实,保乳治疗患者10年无复发生存率93.9%、10年总生存率73.8%。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保乳反而更优效?宋尔卫院士团队通过对肿瘤微环境的三方面研究,包括:免疫微环境“冷热”转化、炎性微环境动态平衡、纤维微环境硬度调节,提出了肿瘤生态学说。他们提出,肿瘤微环境是其局部包括肿瘤细胞、脉管系统、间质细胞、免疫细胞、胞外基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等共同形成的生态圈,可以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甚至其远处转移也是由肿瘤影响转移前微环境为其远处转移提供土壤。
顾晋教授:外科3.0时代不要轻易放弃有难度的手术
- 医学会|合肥市二院血液肿瘤科孔凡良当选合肥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 东莞市|全省首座!恶性肿瘤新疗法“装备”落地东莞
- 人体免疫力|农村一种野菜,常吃可防备肿瘤、加强人体免疫力,很珍贵
- 淋巴结|哈医大肿瘤医院副院长张清媛教授为您讲解淋巴瘤的治疗与预防
- 吴永忠|这25种常见恶性肿瘤筛查指南来了,建议收藏
- 脑干肿瘤|上海一六旬女子头晕呕吐被诊断为“脑干肿瘤”,真实“元凶”令人意外
- 肿瘤科|肿瘤患者的别样小年
- 门急诊|江苏省肿瘤医院2022年春节门急诊安排
- 主旋律|枣庄市肿瘤医院(市胸科医院)李娜获山东省医务系统职工演讲比赛决赛第五名
- 免疫治疗|肿瘤的杀手锏之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