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这名上海外科医生为何20多年坚持绘制手术手稿,开在K11的医学艺术展给出答案

手稿|这名上海外科医生为何20多年坚持绘制手术手稿,开在K11的医学艺术展给出答案
文章插图

去潮流商场看一场医学艺术展如何?
蓝红交错的血管,精细绘就的肝脏解剖图,《一位外科医生的手术手稿》以装置艺术形式呈现出一颗生命之树, 树上挂满的正是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大外科主任、普外科主任及肿瘤外科主任李俊医生的手稿。李俊医生在德国行医20余载,如今扎根上海,虽身经“百战“,却依然坚持采用“想一遍,画一遍,练一遍”的方式,在手术前反复推敲操作步骤、重点。无论是运用手稿还是更为先进的3D模型、3D打印技术,李俊医生在术前的精心准备为的是确保手术对患者的损害最小、收益最大。因为——在医者仁心里,每一个生命都弥足珍贵。
近日,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参与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chi K11美术馆最新展览, 从健康与生命的视角出发,打造健康艺术展《Make Hope Happen》(让希望发生)。此次展览嘉会医院与艺术家共同探索疫情时代的生命意义。
经历疫情,医疗健康成为热点话题。此次嘉会艺术展以“看见希望,遇见深情”为主题,通过艺术表达阐释医者深情为患者带来的希望。在医者眼中,生命在于守护和关怀,治疗针对的是人而不仅是病症本身,这种对个体的尊重,使得医者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完善诊疗方案,既根治疾病,同时保全机体的功能,为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带来希望。因此,在当代艺术大师塩田千春提出“I hope…”(我希望)的创作主题时,嘉会便从健康与生命的角度深情回应:“Make Hope Happen”(让希望发生), 通过高品质的医疗,让希望变成现实;通过人文关怀,使治愈直达人心。
手稿|这名上海外科医生为何20多年坚持绘制手术手稿,开在K11的医学艺术展给出答案
文章插图

此次是塩田千春首次在中国展出其2021年最新力作《I hope…》 (2021) ,也是嘉会向塩田千春与韩国艺术家徐道获在上海K11藏品展《轻盈与存在》的一次致敬。该作品用红线串起世界各地爱好者寄给艺术家的一万封信件,宛如血管的精美红线之下,静卧着金属骨架制成的小船,船头向上翘起,驶向对未来的无限希望之中。正如这个作品的主题——希望,艺术家为身处疫情时代的人们带来希冀。
《一位外科医生的手术手稿》是对《I hope…》的呼应。与此同时,作为嘉会医疗的标志,”大象“在展览中贯穿始终。
在装置艺术作品《超级战士CAR-T》中,一只身披盔甲的小象呈现了比同类更强大的战斗力。发挥免疫功能的白细胞如同人体内的战士,先进的血液科CAR-T疗法为T细胞披上盔甲,使其成为更具战斗力的超级战士。在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这些超级战士能快速识别体内的肿瘤细胞并将之消灭,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可能。
手稿|这名上海外科医生为何20多年坚持绘制手术手稿,开在K11的医学艺术展给出答案
文章插图

心脏支配着人体全身的血液供应,而心脏上多根主要的冠状动脉血管直径却仅有2-5毫米。当冠状动脉堵塞达到70%以上,医生就需要通过一根直径0.36毫米的指引导丝,将与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相当的心脏支架植入其中。考虑到人的手指直径是冠状动脉血管的数十倍,这一操作的难度如同在一粒米上精雕细琢。
手稿|这名上海外科医生为何20多年坚持绘制手术手稿,开在K11的医学艺术展给出答案
文章插图

装置艺术作品《心脏中心》展示了心脏手术鲜为人知的难度与精准度。
手稿|这名上海外科医生为何20多年坚持绘制手术手稿,开在K11的医学艺术展给出答案手稿|这名上海外科医生为何20多年坚持绘制手术手稿,开在K11的医学艺术展给出答案
文章插图

疫情之下, 疫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装置艺术作品《疫苗》将小象铺满一整面墙,可由此想见:当越来越多人接种疫苗、被保护在透明球体内,还有一部分人依然赤裸地暴露于疫情的威胁之下。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今年7月发表了智利大规模接种中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的研究。这是该期刊首次发表中国新冠病毒疫苗大样本临床研究结果,标志着中国新冠疫苗真实世界有效性数据获得了国际同行认可。根据国家卫健委的判断,疫苗接种率达到70%甚至80%后,免疫屏障能真正形成。所以,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走向抗疫的前线,但积极地接种疫苗同样是我们为全球防疫做出的贡献。
展览中,高科技设备也以互动墙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智能医疗对患者的层层保护。上海嘉会国际医院的气动物流系统平均能在10-20秒内将标本、资料、文件传输至全院任意楼层,为患者争取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得益于先进的医疗级别过滤器,嘉会的全新风系统能有效降低空气PM2.5值、阻隔病毒、降低感染风险,如同为整栋医院戴上了一只巨大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