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如何“解锁”“云”上新玩法?( 二 )


【疫情|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如何“解锁”“云”上新玩法?】“当策展不再拘泥于实体藏品 , 当数字化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 , 这样的技术赋能首先是充满正能量的 。 ”郑奕亦表示 , 博物馆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迈向真正的公共性 , 让观众拥有愉快的参与式学习体验 。 数字博物馆作为一种线上形式 , 未来将与线下的实体博物馆一起 , 形成交互发展的关系 , 前者将进一步扮演对话和体验平台的角色 , 与观众互动、交流 , 为他们服务 。
疫情|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如何“解锁”“云”上新玩法?
文章图片

“设计乌托邦”音乐快闪秀直播中使用的18世纪意大利仿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 。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云”上的博物馆如何“更出圈”?
如今 , 国内许多博物馆都建立起了文物数字资源库 , 如何将其转化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数字产品 , 让云上的博物馆“更出圈” , 成为博物馆的一道“考题” 。 朱亚蓉说 , 观众已经不满足于文物的三维模型 , 这就需要博物馆对其进行解读 , 制作出更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产品 。
苏丹指出 ,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需要把握与技术的关系 , 它并非一味推崇某种技术 , 而是和线下博物馆一样 , 旨在传播思想、开启心智、解放个性 。
“所有形式都应为内容服务 , 内容为主题服务 , 供给得根据需要来 。 唯有聚焦内容、练好内功 , 才能摒弃同质化现象 , 讲好博物馆、展览、藏品的独特故事 。 ”郑奕说 , 技术毕竟只是手段 , 唯有“从藏品中获得灵感”、基于扎实的研究 , 才能打造真正的数字化创新 。 所谓的“互动”及相关技术应用 ,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
基于此 , 今年7月 , 苏丹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设计乌托邦”展览策划举办了一场音乐快闪秀直播 , 为线下“引流” , 其中一位演奏者使用18世纪的小提琴进行了演奏 。
谈及小提琴与此展览的联系 , 苏丹说 , 格罗皮乌斯、库卡·波罗等国外设计大师都曾亲手制作过小提琴 , “设计乌托邦”的意大利方策展人亚历山德罗·格里罗(Alessandro Guerriero)曾提及其在大学设计课程的第一课就是制作小提琴 。 另外 , “设计乌托邦”的展陈设计使观众仿佛行走于街道广场 , 而街头音乐表演在欧洲很常见 。 “这就拉近了设计展与观众的距离 , 使展览能够以更鲜活的方式软着陆 。 ”
“理想中的博物馆 , 正是开放、通达、包容、能盈利、与社区紧密相连的数字化机构 。 希望在博物馆大发展的今天 , 拥有打破时空的、线上线下博物馆体验 , 能成为越来越多民众的生活方式之一 。 ”郑奕说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