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如何“解锁”“云”上新玩法?

疫情|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如何“解锁”“云”上新玩法?
文章图片

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大立人 。殷立勤 摄 摄
中新网北京8月28日电 题:后疫情时代 , 博物馆如何“解锁”“云”上新玩法?
作者 马帅莎
“青铜大立人穿的衣服有多华丽?”“大立人脚下的底座有什么玄机?”“他手里怎么是空的?”点开问题 , 便会出现精灵童音解说 , 根据解说 , 镜头会缓慢移动 , 放大文物细节 , 全方位展现文物 , 同时 , 观众还可与文物线上合影 。
这是三星堆博物馆专门面向青少年推出的VR精灵导览 , 让孩子们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享文化大餐 。 在新冠疫情催化下 , 许多博物馆推出在线观展服务 , 数字展览、直播探馆、虚拟全景展厅、线上讲座……步入后疫情时代 , 中国博物馆的“云”上脚步依旧未停 。
疫情|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如何“解锁”“云”上新玩法?
文章图片

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 。来源:浙江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云”上的博物馆有哪些新玩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10.4万家博物馆现状的报告显示 , 2020年各博物馆平均闭馆155天 。 自2021年初以来很多博物馆不得不再次关闭 , 这使得博物馆参观人数与2019年相比平均下降70% 。
应对疫情影响 , 中国不少博物馆频出“云”上应对思路 。 三星堆博物馆的应对让人眼前一亮 。 去年 , 三星堆博物馆刚完成综合馆陈列的提升改造 , 才试运行1天 , 就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闭馆 。 为弥补观众没能看到青铜神树、祭山图玉边璋等“蜀宝”的遗憾 , 三星堆博物馆紧急策划了综合馆线上开幕式和虚拟展览 。
从红毯签到、入场就座、馆长讲话 , 到VR参观、语音导览、合影留念 , 线上开幕式仪式感“爆”满 。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在接受中新社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线上开幕式仅过去1个小时 , 就有约16万名观众点击观看了云展览 。
疫情|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如何“解锁”“云”上新玩法?
文章图片

三星堆博物馆虚拟展览 。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出于仪式感、传播性、互动感和参与度等方面的考虑 , 线上开幕式最终以H5形式呈现 , 观众不仅可以实时发送弹幕 , 给面具贴金 , 还可以在社交媒体转发分享链接 , 让更多网友看到虚拟展览 。
浙江省博物馆推出的“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亦和三星堆博物馆线上开幕式一样 , 因其创新性地打通云策展 , 汇聚32家博物馆1000余件原作 , 备受博物馆爱好者和业界关注 。 有业内人士认为 , 该云展览让展品的排布不必受收藏方或地域的拘泥 , 为消除现实世界中的文物借调程序 , 实现众多在物理空间内难以达成的“相聚”提供了可能 。
对此 , 朱亚蓉表示 , 线上展览是未来博物馆展览的呈现方式之一 , 线上展览可以根据主题需要 , 对数字文物进行自由组合 。 她举例说 , 将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整合在一起 , 做成线下展览 , 几乎不可能 , 但可通过线上展览实现 。
“将藏品数字化 , 通过社交媒体与公众互动 , 这是近年来全世界博物馆都在努力做的事 。 ”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郑奕说 , 博物馆的数字化努力 , 最大贡献在于让机构有机会突破时空界限 , 为每个人提供教育机会 。 其数字化与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主要在于影响力的延伸 , 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艺术 。
疫情|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如何“解锁”“云”上新玩法?
文章图片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设计乌托邦1880-1980:百年设计史/比亚杰蒂-科尼格收藏”展览 。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网
“云”上的博物馆会取代线下吗?
疫情期间 , 不少博物馆闭馆不闭客 , 推出的“云展览”广受欢迎 。 后疫情时代 , “云展览”的热度能否继续保持乃至上升?郑奕认为 , “这是业界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一种应对 , 并非昙花一现 , 而是具备刚需的、前景广阔的市场 。 ”
“云展览”是否会取代、有无必要取代线下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苏丹表示 , 虚拟博物馆和线下博物馆应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 线上线下应形成良好互动 , 线上以知识型、讨论性为主 , 线下以体验性、沉浸式为主 。
苏丹表示 , 以艺术博物馆为例 , 线下博物馆是一个立体的开放空间 , 展厅光线与展陈方式都会影响观展人的体验和认知 , 它通过既清晰又模糊的知识交流方式 , 去激发人的创造性;数字展则愈发扁平化成为知识和图像 , 其呈现的内容更为明确 , 可用于预习和重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