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吴晓宵:坚守新冠疫苗接种一线

上周三晚上8点,吴晓宵在余姚市凤山街道方舱式接种点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工作。换下帽子、口罩、手套、隔离衣,她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揉了揉磨破的手指,准备回家。
手套|吴晓宵:坚守新冠疫苗接种一线
文章插图

吴晓宵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手套|吴晓宵:坚守新冠疫苗接种一线】吴晓宵今年36岁,是余姚市中医医院骨科门诊的一名护师。今年3月,经过层层培训和考核,吴晓宵加入余姚市中医医院接种服务团队。从一开始在全市17个方舱式接种点定期开展巡回接种服务,到如今固定在凤山街道方舱式接种点提供服务,吴晓宵始终坚守在新冠疫苗接种一线。
“最多的一次打了700支”
凤山街道方舱式接种点开舱时一天要接种几千支疫苗,最多的一天接种了5600支疫苗。吴晓宵作为负责接种的医务人员之一,一到接种点就马上换好衣服,开始10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中间顶多抽出半小时跟同事轮班吃饭。“现在一天平均要打400到500支疫苗,我最多的一次打了700支,工作量是以前的两三倍,按接待人数来说更是多了几十倍。”
手套|吴晓宵:坚守新冠疫苗接种一线
文章插图

吴晓宵在方舱式接种点提供服务
“是XXX吗?第一针对吧?”“这里摁牢,到留观区坐30分钟。”面对一名名接种者,吴晓宵一边进行扫码追溯,一边熟练地写下编号、取药取针、抽液注射。此外,吴晓宵还要解答接种者操作流程、接种疫苗、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各种问题。
一天下来,吴晓宵几乎没有喝过一次水、上过一次厕所。“我们不能违反规定将口罩拿下来喝水,更没时间到其他地方去喝水,这么多接种者等着呢。要上厕所也很麻烦,得将隔离衣完全脱下来才行。”只有在吃午饭的时候,吴晓宵才会“奢侈”地喝点水,缓解喉咙的干渴。
采访人员注意到,吴晓宵褪去手套后的手有些发白,还有不少磨破的痕迹,甚至还有几处伤口。“手套戴一整天,手肯定闷得发白了。双手不停地开瓶、拔针、抽液、打针,跟手套不断产生摩擦,受伤也在所难免。”吴晓宵的语气淡淡的,表示已经“习惯了”。
“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除了接种疫苗,吴晓宵也和同事轮流换班,负责留观检查工作。吴晓宵时刻保持警觉,一旦发现有接种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按照救治方案进行救治处理;出现不宜接种的情况,及时了解详情、作出处置。
手套|吴晓宵:坚守新冠疫苗接种一线
文章插图

吴晓宵在方舱式接种点提供服务
“有的接种者会出现晕针、四肢无力的情况,我会对其进行心电监护,关注生命体征。”吴晓宵说。有的接种者在接受健康状况询问、接种禁忌核查时,被其他医务人员判定可能不适合接种,暂时送到观察区。“大妈,您现在血压有些高,今天吃过降压药吗?”吴晓宵一边为患有高血压的老人测量血压,一边展开询问、作出判断,“您先在这里休息30分钟,等会我们再测一次,还是不行的话要暂缓接种了。”
“忙碌时段是没有规律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随时待命。”吴晓宵表示。没有固定上班时间,往往上午一个电话就通知下午要临时开舱接种,吴晓宵必须立即放下手头事务、赶赴工作岗位;没有固定下班时间,只有完成接种才能下班,吴晓宵回到家往往已是深夜。
忙碌成了吴晓宵的常态。“妈妈,你怎么又要去上班了?”10岁的儿子总会这样问她。吴晓宵不知道如何回答,能做的只有好好珍惜早上儿子上学前那一段短短的共处时光。“因为工作,根本照顾不了他,平时连见面、相处的时间都少了很多。”吴晓宵表示,是家人们的理解和支持,给了自己“冲锋陷阵”的勇气。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吴晓宵常常碰到各种突发状况。部分接种者不理解疫苗接种是必须按顺序、按流程进行的,一些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登记信息又特别慢,认为自己排队的时间太长,就把心里的怨气发泄在医务人员身上。
手套|吴晓宵:坚守新冠疫苗接种一线
文章插图

吴晓宵在方舱式接种点提供服务
“有的人甚至破口大骂,我们还要抽出时间精力安抚他们的情绪。”吴晓宵理解排队接种者的心情,希望他们能和医务人员相互理解。而接种第二针的人员中,部分接种者迟迟不来接种疫苗,面对医务人员的几番提醒极不耐烦;部分接种者在医务人员的提醒下来接种了,却碰上疫苗全部打完……面对各种“负能量”,吴晓宵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大家都有情绪,我们也理解,会尽力解释、劝说。”吴晓宵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