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肾衰竭|余学清:探索慢性肾病“筛防治一体化”模式

终末期肾衰竭|余学清:探索慢性肾病“筛防治一体化”模式
文章插图

在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为展示新时代医生以人民健康为己任,以崭新格局不懈探索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典型事迹,人民网·人民健康推出“医同共赴新征程”系列节目。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院长余学清在节目中表示,推动医药创新与医疗科技进步,必须要转变观念。要系统探索中国慢性肾脏病的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早预防、早干预和“筛、防、治一体化”模式。
从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来看,目前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较高,患病人群基数较大,防治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慢性肾脏病会带来一系列全身性并发症,及早发现可以及时进行干预。但早期肾脏病症状轻微,难以觉察,一旦发现往往已经是病情加重。余学清表示,当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后,不仅会影响个人身心健康,对家庭、社会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加强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危险因素查找干预,创新、规范临床治疗手段,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余学清指出,近年来,我国居民对慢性肾病的重视程度虽然有所提升,但总体的知晓率还相对较低。对此,既需要医务人员、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科普宣传,也需要广大居民关注自身肾脏健康,通过定期体检、尿液检查等发现潜在病症并及时干预。除此之外,也要加强临床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避免漏诊误诊,做到科学施治。
“在肾病治疗过程中,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而重组人促红素的广泛使用让这一状况有了里程碑式的进步,对肾性贫血有着良好的纠正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对于肾性贫血的控制要注重个性化的防治和全病程的综合管理。余学清介绍,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之一,但也要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病情,及时监测相关临床指标,合理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药物。
今年3月,由广东省人民医院牵头的“中国慢性肾脏病管理创新计划”已正式启动。余学清表示,中国要在世界上发挥影响力,就必须在创新方面,尤其是在创新引领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医学的发展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为病人服务,但是真实世界的研究还需要做更多探索。需要把病人放在完完整整的世界里进行多方位、多维度、长时间的考量,既要关注疾病本身,又要注意周围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余学清介绍,作为广东省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在落实这些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医院可以和21个地市、120余家医院进行有效联动,能够更加全面地在医院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观察研究,反映出更真实的状况。
终末期肾衰竭|余学清:探索慢性肾病“筛防治一体化”模式】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创新药物研发,很多国内生物制药公司也在积极响应,在医药创新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如何发挥各方优势资源,推动医药创新与医疗科技进步?余学清认为,要转变观念,医院不仅是看病的地方,也是科研工作者们交流协作的平台。这其中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支持、也需要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参与,共同推动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助力医疗水平的提高,为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