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采访人员 黄晶
“协和医疗队在防控疫情最关键的时候来到武汉,把协和的精神、风格、思想带到了这里,在救治重症患者过程中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2020年4月6日晚,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看望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队员时给予厚望。
“在疫情最吃紧、武汉医务工作者感到最难的时刻,你们的到来让我们感受到了无限力量。”在挺过那段最黑暗的时光,武汉恢复宁静时,协和团队再赴武汉参加学术活动时,共同战斗过的武汉的医护表示,北京协和医院以及4.2万全国医务工作者的支援和帮助,武汉医务工作者、武汉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感谢你们为武汉拼过命!
一年多来,协和人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无论是国内与国际,他们用协和精神与协和方案,贡献着国家队的智慧与担当,成为抗疫的定海神针。
文章插图
马晓伟主任慰问医疗队员并讲话
文章插图
协和精神篇
最硬的鳞 打造最坚硬的生命护盾“各个医疗队看着我们,患者们盼着我们,协和怎么干?我们坚持高标准,想方设法降低病人死亡率。”2020年2月7日13时,时任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率领“援军”直奔赴武汉,甫一到达,张抒扬书记即召开全体医生动员大会,宣读誓言、鼓舞士气,她知道,抗疫已经进入白热化,时不我待,必须马上激发队员们以最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战斗。
文章插图
走出机舱时,张抒扬书记与队员深情拥抱
要从死神手里面抢人,必须派最硬的鳞,打造最坚硬的生命护盾,保护最危急的患者。张抒扬书记带领第二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142名队员,与之前韩丁副院长带领的队伍会师,此后北京协和又派出由心脏专业、肾脏专业和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特种兵”以及两名检验人员奔赴前线。
186位协和人组成了最坚硬的生命护盾,在武汉整建制接管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重症加强病房(ICU),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一条条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文章插图
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合影(186人)
抢救生命 与时间赛跑“1月28日21:00,新冠肺炎重症病房在紧急改造完成不满6小时情况下,完成物资补给,克服重重困难,开始正式收治患者。1月29日 21:00至次日凌晨 3:00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员完成首个夜班,共收治5名新患者。”作为首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领队,医院副院长韩丁刚到武汉的那几天,忙于病房改造,收治病人,每天只能睡1、2个小时,之后他又开始马不停蹄地筹建新冠肺炎重症监护病房。
文章插图
韩丁副院长( 中 )与援鄂专家讨论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2月4日,新冠肺炎重症加强病房(联合ICU)正式启用,当天下午5点,第一位患者转入。该患者极度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仅有50%,生命危在旦夕。韩丁副院长、ICU主任杜斌教授立即决定为其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尽管此时病房还未配齐气管插管所必备的三级防护设备,但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加速再加速,杜斌教授毅然行动起来。
插管成功后,呼吸困难随后缓解,患者的血压开始下降,队员们立即建立中心静脉通路,进行积极循环复苏。在一道道有序、有效的操作后,患者的情况逐渐平稳下来。
当天晚上,又有18名危重症患者相继转入联合ICU。这一夜,他们先后为7名患者实施了有创机械通气,为3人进行气管插管,为8人提供了无创通气或高流量吸氧等高强度呼吸支持。
高强度、超负荷地工作,即便濒临极限,也没有一个人退缩。那天,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翔在下班时,因通宵工作过度劳累,突然意识恍惚而重摔倒地,磕破眉骨缝了3针。但他不肯离岗,主动承担起人员分组、病房排班、班车接送等协调任务。他坚持要到“能听到炮声的地方”工作,并且积极主动申请,在3日后即重返红区。作为医疗队核心组成员及三级查房教授,他身先士卒,坚持每日进污染区查房,从不间断。
正如医院感染内科刘正印教授所说,我们的团队经常穿着全套防护装备一干就1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是常事,不眠不休是常态。当日夜守护的病人一点点好起来,一个个康复出院,大家再苦再累、再困再乏,都值了。这是协和医疗队所有队员的心声。
- 老伴去世后,我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 重症医学科|州二院运用CRRT治疗新技术挽救患者生命
- 威海市|威海市开展低保家庭重症精神疾病患者集中收治工作
- MDT|协和垂体MDT为垂体大腺瘤高危孕妇护航生命的接力赛
- 睡眠质量|苹果和此物一起煮,每天一碗,睡得香,精神好,女人常喝皱纹少!
- 抑郁症|科普|除了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也要警惕
- 该院|成功开展重症肺炎婴幼儿支气管镜手术
- 天津大学|为什么熬夜后,反而变精神了?
- 患者|北京卫健委:绝不允许以无核酸结果等理由推诿急危重症患者
- 行程码|北京:决不允许以健康码异常等为由推诿拒收急危重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