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附属医院|洪水内涝皮肤易患病

盛夏时节各地雨水不断,由此引发的洪涝灾害可造成多种疾病的爆发流行,浸渍皮炎、真菌感染、手足口、虫咬皮炎等皮肤病是其中的高发疾病,约占各类相关病例的50%以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专家认为洪水和内涝容易诱发多种常见皮肤病,中西医结合是更优化的防治方案。
浸渍皮炎 发生洪灾时,皮肤可能长期浸泡在水中,大量水分渗入表皮,角质层就会失去其屏障保护作用。浸水时间短,皮肤表现为肿胀、浸渍发白、起皱;浸水时间长,则会出现表皮剥脱,糜烂渗液;在掌跖角质较厚的部位,还会出现似蜂窝状点状剥蚀。由于水的流动性,洪水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泥沙,人畜的粪便、各种垃圾也混在其中,而皮肤屏障的破坏以及皮肤上的微伤口,很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局部出现疖痈、丹毒、蜂窝织炎等。中西医治疗皮肤浸渍处可外扑干燥粉剂,如中药滑石粉、六一散等。继发感染患丹毒者,可外敷中药如金黄膏。糜烂渗出者可用碘伏消毒后外用抗生素软膏。建议尽量减少皮肤在水中浸泡的时间,尤其是手足部位,涉水时可穿防水长筒靴、戴防水手套等。接触疫水后,接触部位涂抹防护油膏,出水后将皮肤彻底冲洗并擦干。
足癣手癣体癣 夏季本就是足癣、手癣、体癣、股癣等浅表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高发季节。洪灾后气温更高,空气湿度大,更利于微生物繁殖,更易引发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中药如白藓皮、蛇床子、百部等煎汤外洗可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西药可外涂抗真菌药如特比奈芬乳膏等。建议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穿过的鞋袜应勤更换、烫洗或在阳光下曝晒消毒;有股癣者应勤换内裤,穿宽松、通风的内裤。不要使用公用洗浴用品,如毛巾、浴巾、拖鞋等。
手足口病 洪涝中,水源、食物很容易受到污染,从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一些皮肤病,如手足口病、皮肤阿米巴病、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等。手足口病表现为手、足、口腔甚至臀部出现小水疱或溃疡,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治疗上,中医可艾灸或按摩关元、神阙、足三里等穴位,以扶正补虚,提高机体抵抗力,西医可对症治疗。专家指出,洪灾后要特别注意食品与饮水的安全问题,如自来水喝前释放至少3分钟,并煮沸1分钟;被洪水淹没的井水不能急于饮用,也不可用于洗菜,使用前需经过处理和消毒;丢弃与洪水直接接触过的食品和性状气味发生改变的食品;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同时要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虫咬皮炎 洪灾过后,蚊虫易在短时间内大量滋生,叮咬皮肤可引起虫咬皮炎。虫咬皮炎常发生在四肢等暴露部位,皮疹表现为红色小丘疹,严重者出现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常伴剧烈瘙痒。治疗上可用白藓皮、地肤子、苦参等煎汤外洗患处。西药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中医药在驱蚊方面功效明显,建议用干艾叶或者陈皮点燃驱蚊,也可选用白芷、丁香、佩兰、艾叶、藿香、陈皮、薄荷等自制驱蚊香囊。另外,房屋积水及垃圾应尽快清除,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卫生;居住地需安装纱窗、纱门、蚊帐,穿长衣长裤,裸露的地方喷涂驱蚊剂;合理选用电蚊香、电蚊拍、捕蚊灯等驱蚊产品。
张艺卓
第二附属医院|洪水内涝皮肤易患病】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