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挺|没病却装病!最多1天接受20个医生问诊!宁波各医院的这个神秘职业你了解吗?

本文转自【宁波晚报】;
明明身体健康,却要通过表演来装病找医生“看病”。在我市各家医院,有一群这样的特殊团队——标准化病人 。他们通过专业的培训,模拟出真实的求诊场景,表演出病症的准确反应,还原出规培医生与病患沟通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他们在年轻医生走上独立诊疗的道路上扮演了“把关人”的重要角色。
那么,如何成为标准化病人?他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采访人员对这一“神秘职业”进行了探访。
最多时一天接受20个医生的问诊
8月3日,“70岁的黄阿姨”因左侧肢体僵硬被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入院,该院急诊科规培医生刘咏前往询问具体情况。
周挺|没病却装病!最多1天接受20个医生问诊!宁波各医院的这个神秘职业你了解吗?
文章插图

仇凤英(左)扮演的“黄阿姨”正在接受刘咏(右)问诊,考官周挺(中)现场考评。
与平时不同的是,这次的“问诊”是在一个十多平方米的房间内,放着两张桌子,三把椅子,房间的一角还放着一张诊察床。刘咏和另一位医生分坐在桌前,而“黄阿姨”则坐在刘咏对面。
周挺|没病却装病!最多1天接受20个医生问诊!宁波各医院的这个神秘职业你了解吗?
文章插图

事实上,“黄阿姨”叫仇凤英,今年73岁。在这场针对规培生的出科考试中,她是一名“中风”患者,所说的每句话都是按照剧本来的。有气无力的语调,医生问什么答什么。只为了传递相关信息,考察接诊医生,是否能够经过全面、到位的问诊,对患者做出合理的检查和判断。
坐在房间里的另一位医生就是这场考试的考官,该院急诊科副主任周挺。在每场考试中,现场都会有一两位考官,在仇凤英忘记考题或不规范表演时,考官就会以“患者家属”的身份进行引导。
仇凤英在这场“问诊”中,扮演了标准化病人的角色。
周挺|没病却装病!最多1天接受20个医生问诊!宁波各医院的这个神秘职业你了解吗?
文章插图

标准化病人又称为模拟病人(SP病人) ,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症状(含部分体征)的健康人。李惠利医院自从2018年招募标准化病人志愿者以来,仇凤英是最早的一批志愿者。
她可以准确地展现出十多种病痛的表现,表演出需要医疗场景中人的真实状态。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扮演两种不同病种的病人,接受20余个医生的问诊,“演技”了得。
今年55岁的胡培元和仇凤英一样,扮演标准化病人多年。空闲时间,他还是医院的导医志愿者。“经过这么多年的培训和实践,有时候遇到患者就诊时不知该挂哪个号,我就能根据掌握的医学知识为对方提供指导。”
演技不能差,也不能太过
“我们医院的标准化病人团队从2018年走上规模化道路。经过5年的不断发展,吸收了实习医师和社会人士,目前共有50余人,其中核心人员20余人,年龄23-73岁,男女比例1:3。”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副主任夏菁告诉采访人员。
在成为有资质的标准化病人之前,需要经过层层培训。一般是先做一些医学知识的基础学习,然后再根据年龄、性别安排不同的“患者角色”,对特定的病例进行具体培训,培训时间为半天到一天。
经过近几年的培训和操作实践后,该院有像仇凤英这样较成熟的标准化病人十余名,经验丰富,对病症症状的表演,把握得都很到位。毕竟,标准化病人的“演技不能差,也不能太过”。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该院每月都有一场小规模的出科考试,一年两次大型结业考试,考生都是该院的规培医生。就在5月底,169位规培医生在3天内完成技能考核,其中一项就是“标准化病人”问诊考核。
周挺|没病却装病!最多1天接受20个医生问诊!宁波各医院的这个神秘职业你了解吗?
文章插图

到目前为止,这些标准化病人可以扮演上百种病例。不过,他们一般都是表演如中风、胸痛、腹痛这些内、外科比较容易发现症状的病例。夏菁提到,例如儿科、妇科、精神科等病种“表演”难度比较大,目前他们还未涉及到这些病种的培训。“如果涉及到需要查体的部分,我们还是安排在模拟人身上进行。”
医学生通过扮演标准化病人积累临床经验
不久前,在北仑区人民医院的急诊大厅,也进行了一场由标准化病人出演的急救演练。一位年轻男子不慎从三楼跌落,全身多处骨折、出血,已经休克。当天刚好下大雨,男子湿漉漉地躺在水泥地上。
不同的是,这名伤者是由该院急诊科医生安凯峰扮演。由于患者失去意识,他只需要配合着一动不动,与医护没有任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