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心书|洪水退后,中医防疫有良药

作者:南昌大学 纪淳望
近来多地持续性出现暴雨、大暴雨,部分地区出现洪水带来的灾害,疫情防控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中医药防疫有简便效验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偏远地区受灾群众的自我防护。
一、药浴净身
洪水导致大量的人员与物品浸水,尤其部分群众有可能被长时间困于水中,由于洪水中有大量的致病菌,一旦出现皮肤损伤,细菌就可能乘虚而入,进入皮下淋巴管,导致局部皮肤溃疡。因此,凡身体有伤口者或糖尿病患者,都要及时冲洗伤口。《素问·刺法论》提出:“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清代刘松峰的《松峰说疫》中也记有:“用川芎、苍术、白芷、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无病。”洪灾后,可用无菌盐水冲洗身体,也可用艾叶、大青叶、金银花、马齿苋、地肤子、蛇床子等中药各10克浓汤熏洗。药浴后不冲水,直接擦干穿衣即可。清洗干净后再用碘伏等消毒剂对伤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擦拭消毒时醮药棉球要自内向外轻柔地擦拭,擦洗伤口周围皮肤的棉球不得再擦创口内面。如果是经期妇女下身浸泡后,要及时用净水清洗外阴,不可灌洗阴道。清洗干净后,最好用生姜、红枣煮水饮用,或者是用艾灸、热敷小腹部,从而防止寒湿入侵引发宫寒痛经甚至不孕等妇科疾病。一旦出现分泌物发黄,有臭味,外阴灼热疼痛等,要尽快去医院就医。
二、药膳防病
由于洪灾必然引起水源及食物的污染,所以肠道传染病是洪灾后最常见的传染病。如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伴有畏寒、高热、腹痛等,严重者可以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如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伤寒和副伤寒,以持续高热、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再如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甲肝,患者多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有些患者出现明显的黄疸。儿童则易出现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所以要时刻严防“病从口入”,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就餐时配合一些有防疫作用的药膳方,如马齿苋60克,粳米100克,煮粥,加少量油盐食用,每日2次;或鲜马齿苋100克,捣烂滤汁服,亦可加适量蜂蜜同服;或大剂量马齿苋煮熟凉拌食用。或乌梅10个煎浓汤,饭前空腹饮服。或适量荷叶、紫苏叶、生姜等煮汤粥食用。或在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每天生食1~2头大蒜。
三、药烟驱毒
洪水消退后要注意环境卫生,及时对被洪水淹过的房屋内外开展消毒杀菌工作,可采用“84”消毒液,还可以借鉴古代中药空气消杀方法,通过燃烧苍术、艾叶等芳香祛湿的中药,发挥杀菌消毒,祛湿避秽的作用。具体用法:按照每100平方米,艾叶、苍术、白芷各10克的用药量,放置在要消杀的房屋中间,关闭门窗,点燃,烟熏30分钟,每天一次。由于苍术、白芷质地坚硬,不易点燃,可以把苍术、白芷粉碎后与艾叶一起点燃。也可以将苍术、白芷等用95%酒精浸泡一天,捞出后沥干,再与艾绒混合点燃,吹灭明火烟熏。消杀完成后打开门窗保护空气流通。由于洪灾会导致被淹死的禽畜无法及时掩埋处理,加之目前正处于炎炎盛夏,天热地湿,腐败的动物尸体导致大量细菌蚊蝇滋生肆虐,极易传播病菌,因此,在整治环境的过程中,要谨防钩端螺旋体等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钩端螺旋体通过破损皮肤和黏膜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和中毒血症,患者常见表现是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小腿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发病者以青壮年为主,接触污染水源或淹死的动物尸体者是易感人群。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大家除了要佩戴口罩、手套之外,还可以将艾叶、苍术、白芷、丁香等药物装入透气性较好的布袋中,做成香囊,悬挂佩戴在身上,也有杀毒防疫的作用。
四、药灸扶正
《素问·刺法论》:“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这段话说了两层含义,一是说传染病的特点是不论大人小孩,症状极其相似,能够互相传染。二是正气存在于体内,病邪就不容易感染侵犯人体,人体也就能避免疫疠毒气的攻击。长期的实践表明中医艾灸对提高人体正气具有可靠的作用。《扁鹊心书》里讲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灸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所以古人非常重视趁未病时艾灸,以避免感染疫毒。洪灾后易发肠道传染病,所以以灸足三里为宜,因为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是土经土穴,能培土补虚,最适合于预防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