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熬夜会不会“爆肝”?

肝炎|熬夜会不会“爆肝”?文章插图
【肝炎|熬夜会不会“爆肝”?】图:@视觉中国
“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中 , 近三成会在不同年龄段转为肝炎 , 这些可能是肝癌的潜在风险人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陈金军在7月28日举行的“世界肝炎日”义诊活动上表示 , 我国肝癌的诊疗效果近年来取得较大进步 , 但肝癌防治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 。 专家呼吁 , 要尽快建立医院社区一体化的“金字塔”筛查模式 , 实现早诊、早治 , 降低肝癌相关死亡率和总体肝病相关死亡率 。熬夜会“爆肝”吗?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会传染肝炎吗?在义诊现场 , 专家向市民澄清了不少认识误区 , 并支招日常护肝要点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周洁莹 通讯员李晓姗、郝新(除署名外) 早期筛查有待普及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介绍 , 肝细胞癌的发病主要与乙肝、丙肝病毒感染 , 长期大量饮酒 ,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等有关 。 实际上 , 创建医院社区一体化的“金字塔”肝细胞癌筛查模式非常有必要 , 通过发现金字塔“底部”的高风险人群 , 可使其加入终生监测计划 , 实现肝细胞癌的早诊、早治 , 从而降低肝癌相关死亡率和总体肝病相关死亡率 。该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陈金军也说 , 慢性乙肝患者长期用药可降低癌变风险 , 但不能完全消除 , 尤其已有肝硬化的患者 , 仍需严密监测病情 。 此外 , 肝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分期密切相关 , “如果早期筛查、早发现小于3厘米的小肿瘤 , 治疗后5年生存率是很理想的 。 ” 建立模型预测肝癌风险 如上所说 , 肝癌早诊的实现取决于全民普及肝癌早期筛查策略的实施 。 定期筛查是提高肝癌早诊率 , 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 。据悉 ,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建立多个肝细胞癌的风险预测评分系统 , 有助于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密切监测 。 而南方医院团队依托国际合作网络 , 也创建并验证了一种可适用于各种肝病、不同种族的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 。 综合该院的系列研究结果 , 运用这个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肝细胞癌发生风险 , 使过半的极低风险人群免于频繁筛查 , 显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侯金林认为 , 若将其进一步推广至社区 , 对于提高早筛早诊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探索基因检测用于肝癌早筛 近年来 , 血浆游离DNA的检测在肿瘤临床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 多个科研机构陆续公布各自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 在肝癌高危人群鉴别上都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 其中 , 由侯金林等共同牵头的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万人队列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筛查项目 , 是全球第一个依托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等技术进行外周血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筛选、鉴定以及验证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 , 前期数据显示通过整合多种组学指标 , 能够得到性能优良的整合模型 , 灵敏度和特异性与传统血清标志物和单组学指标相比 , 优势明显 。 侯金林表示 , 希望该模型能得到进一步验证 , 最终应用于临床 。未来 , 希望通过实现医院社区一体化筛查新模式 , 精准区分发生肝癌的低、中、高风险人群 , 并进一步结合多组学筛查新技术平台 , 制定个性化的筛查管理策略 , 实现肝癌早筛早诊 , 最终降低肝癌相关死亡率 。乙肝患者易消瘦 但治疗后长胖未必是好事 要警惕脂肪肝 陈金军说 , 对于确诊慢性乙肝且需要进行治疗的病人 , 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 除了不要擅自停药之外 , 还要注意 , 经抗病毒治疗后 , 肝病病人如果出现胃口变好、长胖等迹象 , 也要警惕新问题——脂肪肝 , 应该筛查脂肪肝的代谢异常指标 。“乙肝病人同时患有脂肪肝的话 , 进展成肝硬化的几率会增加 , 肝癌发生概率也会上升 。 ”陈金军告诫肝病患者要避免肥胖 。如何控制体重?陈金军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一是有氧运动 , 每天跳绳25分钟可有效控制体重;第二是饮食上低油盐、低碳水主食 , 尤其是晚餐可少吃点米面 。他认为 , 运动对控制体重特别重要 , 选择有氧运动的方式应该结合个人兴趣 , 像步行、游泳、骑单车、健身房踩椭圆仪、跳广场舞等都可以 , 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 方能见效 。“其实没有科学证据说明熬夜会直接伤肝 , 但这不代表熬夜是好的 。 高强度的工作、长期性的熬夜损害的不仅是肝脏 , 而是全身健康 。 ”南方医院副院长、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孙剑教授在义诊现场对盛行的传言进行澄清 , “吃饭会传染肝炎的看法也是片面的 。 乙肝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 , 乙肝病毒进入了消化道会被消化液中的酶灭活 。 当然 , 我们依然倡导分餐 , 这是为了避免幽门螺杆菌等病菌的传播 。 ”孙剑说 。相关链接 三大策略综合防控肝炎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采访人员何雪华 通讯员何宇航)7月28日第11个世界肝炎日 ,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举办线上会议 ,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梁晓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病医院副院长高志良、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疾病控制首席专家郑慧贞、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郑景山等多位肝病专家、疾控专家深度探讨“消除肝炎 , 时不我待”的主题 。肝脏是人体最大腺体和最大的实质性器官 , 保护肝脏、消除肝炎对健康至关重要 。省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圣明指出 ,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 。 通过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 儿童乙肝的病毒感染率显著下降 ,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增量”的问题 。吴圣明强调 , 要通过开展疫苗接种、主动检测、规范治疗等三大综合防控策略 , “一个也不能少” , 遏制肝炎传播和健康危害 , 减轻疾病负担 , 推进病毒性肝炎的整体有效防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病医院副院长高志良教授介绍了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以及广东本省的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 , 从临床实践出发 , 对肝炎的防治提出建议 。 他强调 , 肝炎的防控重在预防 , 建议公众应积极接种肝炎疫苗 。1986年 , 我国根据乙肝传播途径和传染特点 , 有计划地在全国逐步推行新生儿疫苗接种 , 从根源上有效控制乙肝的发生、流行 , 随着近年来乙肝疫苗接种率的逐步提高 , 我国新发乙肝病例数明显下降 。此外 , 高志良教授指出 , 在日常生活中 , 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注重卫生、养肝护肝 , 保持对肝炎的高度警觉 , 重视肝炎防治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疾病控制首席专家郑慧贞在谈到广东肝炎防控现状与策略时也指出 , 广东乃至全国的肝炎防控仍然需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 从疫苗接种、筛查治疗等三方面着手 , 尽可能控制肝炎的发生与流行 , 不能忽视健康教育、肝炎防治宣传等工作的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