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乏|王凤玮:中医可以有效填补西医治疗肿瘤的短板( 二 )


中医可以有效填补西医的短板无论是从中医还是西医的治疗观来看,对待一种疾病或一类症状,首先是找到病因,然而对于疲乏的病因,从西医角度来看,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包括细胞因子失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紊乱、昼夜节律紊乱、迷走神经传导激活等多种假说并存。王凤玮教授认为这些假说混杂因素较多,无法真正验证,且治疗手段受限只能进行病因治疗,如对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紊乱,除了使用激素之外,并没有更好的办法;对于昼夜节律失调,只能加用助眠类药物。
从中医角度,对于疲乏则有相对明确的病机。王凤玮教授告诉采访人员,中医认为癌症相关性疲乏是一系列脏腑功能开始出现低下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全身虚弱、无力感、消瘦、嗜睡等症状,属于气血双亏、脾肾双亏经过补气调血、健脾补肾可以明显缓解疲乏。如上述症状患者,经过两周中药调理,各方面都明显缓解,所以,在临床中应该大力提倡中医药对疲乏的诊治,让更多患者受益。
NCCN指南按照患者的不同情况将疲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积极抗肿瘤患者;第二类是长期随访的患者;第三类是临终的患者。王凤玮教授介绍,指南对于第一类和第二类患者,在有明显的疲乏的情况下,指南主张积极纠正疲乏,疲乏症状缓解后再给予相应的抗肿瘤治疗;对于长期随访的患者,考虑疲乏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所以要求疲乏的治疗要贯穿患者整个治疗过程。具体干预措施分为药物性和非药物性。对于临终患者来说,主要以提高生活质量为导向。除了干预治疗,心理层面的治疗也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患者疲乏管理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工程,涉及多方内容,王凤玮教授认为,肿瘤症状管理需要一支专门的MDT的团队,这支队伍包括肿瘤医师、营养师、精神心理科医生等多学科团队合作,实行综合管理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目标,这与中医扶正抗癌的理念不谋而合。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中西医要与时俱进,中医要与现代科学密切结合,阐明其治病的科学机制,并不断创新发展;西医也要吸纳中医科学的理念,注重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统一,中西医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创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抗肿瘤治疗体系的新内涵,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