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指导江苏本土作战 , 他还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对远在武汉一线的弟子们进行指导 , 帮助江苏省援鄂中医医疗队、国家中医医疗队交出一份“打胜仗、零感染”的漂亮成绩单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是周仲瑛招收的第一个博士生 。 武汉抗疫期间 , 他在参加研究制订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医部分时 , 多次打电话向恩师请教 。 “周老等老一辈中医权威虽因身体原因不能亲往一线 , 但是通过远程医疗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建议、发挥了巨大作用 。 ”他说 。
“抗击疫情 , 中医药有底气!”底气何来?周仲瑛坦言 , 他的底气来自中医药两千多年的理论实践基础 , 也源于自己几十年瘟疫辨治的临床经验 。
教书育人——
兼收并蓄传真知
中医学门派众多 , 周仲瑛却总说“无偏不成派” 。 在教书育人上 , 他强调要兼收并蓄、开放融合 , 要吸取现代医学最新成果为我所用、要师承教育与学院教育并重 。
在江苏省中医院建院初期以及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期间 , 周仲瑛坚持走中医特色的办学方向 。 从主编一大批全国统编教材 , 到对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建设;从开设中医内科急症学课程 , 到开办专业班、研修班、进修班 , 进行系统讲授;从促成对老教授的经验传承 , 到带领骨干专家完成《中华本草》《中医方剂大辞典》等巨著的编写 , 他倾注了心血、奉献了一生 。
“求学时觉得做周老的学生太累太苦 , 但回过头来再看 , 那几年的功夫都没有白下 。 ”2019年中秋节 , 在深圳市中医院工作的医生罗陆一带着自己全家和10多名学生前来南京看望周老 , 回忆求学故事颇有感触 。 周仲瑛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既要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 , 也要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 , 做到知常达变、学以致用 。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汉中门校区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 , 周仲瑛的诊室和紧邻的示教室间有一面单向玻璃 。 2017年以前 , 只要身体条件允许 , 他都坚持在第一线传道授业解惑 。 除了在诊室里侍诊抄方的弟子 , 还有十几名本专业的学生隔着玻璃同步做笔记 , 体悟周老的临证经验 。
叶放介绍 , 这几年传承团队将工作地点搬到了周老家中 , 一周商讨几次学术问题 。 为了让他好好休养 , 有段时间去得少了 , 周老便打电话问:“你们怎么没来呢?”
过去数十年 , 周仲瑛先后培养博士生29名、硕士生11名、博士后2名、学术继承人10名 , 带教各级师承弟子计百余名 , 培养了大批中医栋梁之材 , 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岐黄学者4名、省级名中医13名 。 去年 , 他新收中青年弟子4名 , 继续为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做贡献 。 “眼下是中医学发展最好的年代 。 ”在收徒仪式上 , 他对弟子们说 。
作者:本报采访人员 姚雪青
来源: 人民日报
- 技术创新联合体|“湖北省传统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举行中医药产业有了科技转化新平台
- 大隐|下肢静脉曲张怕开刀?“射频消融闭合术”带来微创新选择
- 护士|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护理团队创新项目再次获奖
- 日本|(国际疫情)综合消息:日本智利日增新冠确诊病例创新高
- 姜华|持续创新,生物药研发结出硕果!绿叶国际医药产业园2023年完成建设
- 护士|创新之举!赣医一附院开展机关工作人员沉浸式体验临床护理夜班工作活动
- 评审会|北京友谊医院举办2021-2022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评审会
- 药品|【向全市人民汇报】市卫健委:积极探索创新药学服务新模式
- 微创|“石”志不渝 守正创新
- 荧光|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创新监测周报(1月第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