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成本20元,市场卖3000,赔了脸,没了钱!

编者按:7月15日,杭州卫健委关于网红抽脂感染去世一事做出了通报。经过医学专家评估,这是一起医疗事故。网红做医美手术的美容医院存在术前缺乏认识、术中操作不当、术后观察处理不及时等过错。也正是该美容院的这些过错,导致了最后患者的死亡。
这表面看似极端个案,实则集中折射了当前的医美乱象。近年来,医美热有愈演愈烈之势,市场广阔,潜力无限,俨然新一代风口经济,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也暴露了不少的隐患——相关机构缺乏资质、过度营销、能力不足等不一而足。我们为此专门做了一个深度总结,对这一新兴行业做一次全面体检:
敲警钟、促警醒
强监管、严处置
推动其尽快步入正轨
共享单车|成本20元,市场卖3000,赔了脸,没了钱!
文章插图

男人的白酒,女人的医美。论时下哪个风口最火,医美必属其一。
一段时间来,医美龙头公司股价走出了翻倍行情,其毛利率堪比茅台,一些妖股沾上医美概念就涨,甚至把化肥企业也拿来炒作;有地产商、灯具商、服装企业、教育机构、消费金融都跟风进军医美;连轻工业、零售业的研究员也开始涉足医美行业的调研。依稀此前如共享单车、在线教育、人工智能、新能源车等赛道的火热场景再现。
医美爆发和资源竞相涌入,源于产业链的深层次结构性变化,既有增量红利、更有行业早期的暴利可图。根据多家券商数据,当前我国医美市场约有1500多万医美消费者、2000亿的市场规模、8000多家注册企业、30%的年增长率,是全球第二大医疗美容市场……而且,人们的观念在迅速变化,颜值经济下带动“整容有理”,医美行业长期逻辑通顺、增长前景可观。
但新业态的发育,如果一哄而上、虚火过旺,容易透支发展后劲。微观的理性决策,在宏观上可能是集体非理性,这样的前车之鉴很多,走良性的竞争发展之路很有必要。
共享单车|成本20元,市场卖3000,赔了脸,没了钱!
文章插图

追逐风口,首先逐的是利。医美行业真的是传说中的暴利吗?是,但不是全部。
共享单车|成本20元,市场卖3000,赔了脸,没了钱!】以知名的“嗨体”产品为例,出厂成本24.72元/支(每支1.5ml或2.5ml),但是零售端可以卖到2800~3920元/ml,价格相差百倍。
在行业上游,原料生产企业形成了技术壁垒和寡头竞争格局,相关上市公司毛利润率高达90%;在中下游医美机构和引流平台,由于竞争充分,陷入“营销不能停,一停就下滑”内卷式竞争,利润率普遍不高,相关上市公司2020年的平均净利率只有个位数。
随着入局者增多,产业链竞争加剧,医美行业的利润率将进一步承压。
共享单车|成本20元,市场卖3000,赔了脸,没了钱!
文章插图

其实,面子光鲜的医美,里子还很虚弱,难以支撑起利润的持续健康增长。
一方面,是日益攀升的医美曝光和投诉数量。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5年内医美投诉增长了10多倍,服务和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有的机构则趁风口热,忙着跨界、并购、上市,有的机构则在市值高位时搞清仓式减持,其实是“击鼓传花”游戏的又一变种。
这些都留下了外延式发展的印记,但医美行业更需要的是内涵式发展,需要一段“冷静期”来自我沉淀。
医美医美,目的为“美”,前提是“医”,还需按照医疗服务的基本准则运行。从药物产品研发、医生护士的培养,到客户信任度的建立,整个过程都是“慢变量”,这与资金和营销的“急脾气”天然地存在矛盾。
因此,浅层次上,生产企业、医美机构、从业人员,都需要有照经营、持牌上岗,需要把质量安全摆在市场利润前面;深层次上,观察上游龙头医美机构的财务报表发现,营销费用支出远远高于研发费用支出,重营销、轻医疗,这在短期吞噬的是利润,长期吞噬的将是核心竞争力;而且更尴尬的是,作为医美行业的“护城河”,更多靠的是牌照垄断而非绝对的技术壁垒。
共享单车|成本20元,市场卖3000,赔了脸,没了钱!
文章插图

颜值焦虑,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医美行业,也可以说是永续的朝阳行业。如今,低垂易摘的果实已差不多瓜分完毕,医美的获客成本迅速攀升,估值被过早拔高,上游的垄断优势难以永续,激烈的竞争又让价格回归“平民价”。
医美行业需要摆脱低质量的恶性竞争,高质量发展才是正确路径,应从野蛮生长回归医疗本质,为用户“锦上添花”,赚行业成长“风口”的钱,而非收割新用户的“智商税”来内卷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