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夏季到了,心脑血管病高发!医生7条“保命”建议一定要收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韩虹丽 通讯员 胡琪 王莹
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呈现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的特点。这种天气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如何安全度夏,是心血管病人的首要“心”事。那么,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有哪些?
高发|夏季到了,心脑血管病高发!医生7条“保命”建议一定要收好
文章插图

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
“心血管疾病一般高发于冬季。但其实在夏天,尤其是气温连续超过30℃的高温天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可不比冬天低。”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明讲道。
关于《日最高气温与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的结果显示: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既往的统计数字显示,最高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天气炎热时,血管扩张,出汗增多,身体会比平时失去更多的液体,使血压水平下降,心跳加快。反过来说,心跳加快,有助于排汗降温。”李明说,当环境温度达到21°C并且湿度达到70%或更高时,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以降低体温。这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问题,只要及时饮水即可。但如果存在心血管疾病,高温会给心脏和循环系统带来额外负担,特别是心衰患者。
任何人都可能中暑,但患有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人面临更大的风险。那么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有哪些?
1、严重睡眠不足
夏季闷热,让人不易入睡,而且昼长夜短容易导致睡眠不足,没有充足的睡眠就会增大心血管的工作压力。
2、情绪烦躁易怒
在高温环境下,人会变得烦躁不安,容易情绪激动,此时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此时心肌容易缺血,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加大心血管疾病风险。
3、突然动作太猛
日常生活中不要有“猛回头”“低头拿东西”“睡觉醒来猛地起身”的动作,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以免意外发生。
4、日常温差太大
夏天天气闷热,很多人都喜欢享受凉爽的空调,但是室内与室外的温差最好以8摄氏度为宜,否则温差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建议隔几个小时就开窗通风换下气,以便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5、饮食太油腻太咸
夏季饮食应注意清淡,吃得太咸太油腻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对心脑血管健康不利。同时夏天更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导致腹泻,使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6、早起去运动
清晨人体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状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压粘稠度上升,此时运动增加了发病可能。建议在下午或者傍晚进行锻炼。因为下午或者傍晚人体内激素的活性也处于良好状态,身体适应能力和神经的敏感性好,适合心脑血管患者进行散步降压。健身操、太极拳、快走等都是不错的锻炼方式。
7、渴了猛灌水,可能导致心梗
夏季身体内的水分会被大量蒸发,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黏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但出汗多容易渴,很多人端起杯子就猛灌水。适当补水能降低血液粘稠度,但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造成血容量增加,很容易加重心脏的负担。
快速大量饮水,还会导致红细胞破裂,血液运氧能力下降,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突发时有哪些预警症状?
1、突然出现血压波动大,尤其伴有头昏眼花、恶心呕吐、头痛;突然出现一侧肢体发麻、无力或活动不灵,或口舌发麻,吐词不清;
2、突然出现性格改变和(或)智力障碍。例如: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或外出迷失方向,或突然昏昏沉沉,总想睡觉等;
3、突然出现一时性的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发黑;
4、突发心慌、胸痛、气短或呼吸困难、胸闷或者胸前“难受感”;
5、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跌倒和昏倒等。
“出现上述症状,就要高度警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即使症状轻微或短暂发生后自行消失,也要及时就医,以免意外发生。”李明提示道,当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夏季也是有一定的预防措施的。
1、不能擅自停药
夏天,人体血压、血糖相对要低一些,不少患者便擅自停药或减药,容易出现危险。在无医嘱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停药减药,这是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