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小暑养生要点:夏不坐木,这是啥道理?

7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 。 “暑”即“热” , 进入小暑后 , 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 , 盛夏开始 , 气温升高 。 此时虽然天气很热 , 但还没有到最热的时候 , 所以才被称作“小暑”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刘红梅主治医师提醒 , 小暑后气温虽高 , 但仍需注意防暑和防寒 。
小暑|小暑养生要点:夏不坐木,这是啥道理?文章插图
图源 视觉中国
夏不坐木避潮气 , 小暑防暑还要防寒
小暑节气要少动多静 。 从中医角度来讲 , 小暑时气候炎热 , 人体阳气趋于体表 , 而体内阳气则较虚 , 再加上外界阳热较盛 , 出汗较多 , 人体的能量消耗较大 , 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 , 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 每天作息应有规律 , 宜晚睡早起 , 且中午一定要午睡 。 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 , 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
进入小暑 , 要防暑还要防寒 , 日入三伏 , 人体血管也处于扩张状态 , 腠理开泄 。 如果此时进入空调温度过低的房间 , 或进食冰冷的食物 , 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 , 所以开空调温度不能过低 , 应避免长时间直吹 , 并保护好人体薄弱的部位 , 颈部和后心 。 夏日 , 人体易出现外热内寒、上盛下虚的症状 , 所以对于平常气血不足 , 阳虚的人 , 可以艾灸关元 , 神阙 , 肾俞 , 命门 , 脾俞等穴位 , 温阳驱寒 。
【小暑|小暑养生要点:夏不坐木,这是啥道理?】俗话说:“冬不坐石 , 夏不坐木 。 ”小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 , 室外露天的木料 , 如户外的木椅木凳 , 经过霜露雨淋 , 容易吸收水分 , 人坐在潮湿的木头上,湿气容易侵犯人体 。 晴天虽然木头表面看似干燥,但留在木头内部的水分 , 经日晒蒸腾 , 便会向外散发潮气 。 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 , 可能诱发风湿 , 关节炎等病 , 因此小暑节气后不宜在户外的木质凳椅上久坐 。
饮食清热利湿 , 多吃“三豆”与面食
小暑节气恰在初伏前后 , 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清热防暑 , 苦寒之品易伤脾胃 , 所以宜选择性味偏甘凉的食物 , 比如藕、绿豆芽、西瓜、黄瓜、丝瓜、冬瓜、苦瓜、莲子等蔬菜和水果 。 藕非常适合夏季食用 , 生藕可以清热生津 , 熟藕可以益胃健脾 , 暑天吃藕还有安神助眠的作用 。 小暑时节还可以多吃点绿豆芽 , 绿豆芽性凉味甘 。 不仅能清暑热、解诸毒 , 还能利尿、消肿 , 特别是小便不利 , 大便干结的人可以经常食用 。
进入小暑 , 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清热利湿、药食同源的中药代茶饮 , 比如用金银花、菊花和百合花 , 泡水饮用 , 可以清热除烦 , 安宁心神 。夏日 , 人容易昏沉、困重 , 我们可以用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冲泡饮用 , 可祛热解暑 。 还可以多吃点“三豆” , 即绿豆、赤小豆和黑豆 , 中医称之为“夏季灭火器” , 能清热降火 , 祛湿解毒 。 如果确实湿气较重的人可以用茯苓、扁豆、薏苡仁、猪苓、泽泻等材料煲成的汤饮用 。
入伏后 , 可多吃面食 ,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 , 三伏烙饼摊鸡蛋” , 伏天人们有吃饺子、面条的习俗 。 小麦性味甘平 , 可养心安神 , 益气除热 , 养阴除烦 , 补虚健脾 。 小暑时节 , 暑热较重 , 最宜平补 , 饺子正适合 , 饺子含糖类 , 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 , 营养丰富 , 容易消化 。
运动避免强度过大 , 按压穴位醒脑提神
小暑时节运动强度应避免过大 , 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 , 也可选择游泳、瑜珈、旅游等 。 无论选择何种运动方式 , 都应注意避免太过剧烈而出汗过多 , 应以薄汗为度 。
按压特定的穴位可以醒脑提神 。 可以按摩天柱、风池 , 大椎和曲池等穴位 。 天柱穴位于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处 , 也就是斜方肌外侧凹陷处;风池位于后枕部两侧入发际一寸的凹陷处;大椎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曲池穴位于手肘窝横纹头外端 。
心静自然凉 , 也可试试养心药膳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 , 心火亢盛 , 容易产生急躁、倦烦的情绪 , 从中医养生角度出发 , 持清静愉快的心境 , 切忌发怒 , 使人体气机通畅 , 顺应自然 , 注意保持“心静” 。 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戒躁戒怒 , 保持心气平和 , 做到“心静自然凉” 。 也可以食用一些适合夏日的养心药膳
益气养心粥
原料:太子参30g , 山药30g , 莲子30g , 粳米200g 。 做法:将太子参、山药、莲子、粳米洗净同放人锅内 , 加适量水同煮至米烂粥成 , 温热服食 。 功效:健脾益气 , 养阴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