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关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不明,需终身监测复查

东方网采访人员刘轶琳7月5日报道: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非干酪性肉芽肿性肠道炎性疾病 , 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 , 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明 , 患者常表现有腹痛、黏液脓血便、消瘦等 , 部分患者出现穿孔、肠梗阻、肛周瘘管或脓肿 , 甚至出现皮肤、关节、眼部等肠道外的表现 。 具有终身复发倾向 , 缓解与复发交替 。 有研究估计 , 到2025年 , 中国的IBD患者将达到150万人 。
炎症性肠病慢病管理传播活动日前在沪举行 , 本次活动以“知、行、说”为核心 , 通过患者说 , 强调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 分享真实病例 , 提高公众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 , 帮助医生了解炎症性肠病患者需求;通过高峰对话 , 以专业内容助力炎症性肠病慢病管理的重要意义 , 加深医生对慢病管理的认知度;通过医生说 , 科普炎症性肠病知识和治疗理念 , 进一步赋能医生成长 。
炎症性肠病专家在接受东方网采访人员专访时表示 , 炎症性肠病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 内镜检查有助于帮助医生发现炎症性肠病的踪迹 , 健康人群更应该勇于接受相关的检查 。
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沈骏介绍 , 炎症性肠病的克罗恩病多在青少年期发病 , 溃疡性结肠炎的防病年龄段则集中在中青年期 。 从仁济医院住院周期来看 , 发病最为密集的年龄段为20~25岁及40~45岁 。 此外 , 从目前的发病情况来看 , 我国男性的患病率略高于女性 。
据沈骏介绍 ,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或与环境、生活节奏、饮食西化等息息相关 。 可以确定的是 , 从全球来看 , 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高低有着直接关系 , 在我国也是如此 。 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都较为复杂 , 且常伴有并发症 , 目前临床上治疗炎症性肠病仍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 。 据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晓蕾介绍 , 内科药物治疗是炎症性肠病治疗的基石 。 现在比较常见药物有四大类 , 包括美沙拉秦、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 。
同时 , 约80%的克罗恩病患者在一生中有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 例如肛周疾病的手术、肠段部分切除等;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合并大出血、以及癌变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也需要手术治疗 。 在我国的国情下 , 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还可以结合一些中医药治疗 。
王晓蕾表示 , 由于公众对此病的认知度较低 , 患者疾病早期出现的持续腹泻、腹痛、发热、便血、消瘦以及难以愈合的肛周疾病等症状常被忽视 , 从而延误就诊 , 直接影响疾病进展 。 需要提醒的是 , 炎症性肠病目前尚无法被彻底治愈 , 起病隐匿且易反复 , 应在早期就进行及时的干预!在病情控制的情况下 , 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甚至婚育 。 但一些病人在疾病得到缓解时掉以轻心 , 擅自停药 , 很容易造成病情复发 , 导致之前的有效治疗前功尽弃 。
对于疾病的管理 , 王晓蕾指出 , 一方面要通过专业的医护团队来进行 , 目前患者教育的形式已百花齐放 , 医护讲座、各专业中心或医生个人的公众号以及微信视频号、网络直播等各种方式都已用于宣教 。 “目前病人能获得这些疾病知识的渠道是非常多的 , 但前提是病人首先是善于去学习的 , 这点很重要 , 只有善于学习的患者才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 。 ”
此外 , 定期有专门的人员提醒患者进行复查和随访也是非常重要的 。 “比如我们使用生物制剂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 , 及时发现患者的复发迹象 , 使患者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疾病缓解状态;或者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症状反复的时候 , 也要去医生那里及时做相应的评估 , 调整和优化药物的治疗策略 , 这点也非常重要 。 ”
专家也提到 ,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也患者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 “我们一些长期溃疡结肠炎的病人可以在互联网医院就诊并开到他们需要的药物 , 药品还可以直接快递到家 , 这是非常方便的 。 ”王晓蕾说 。
【炎症性|关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不明,需终身监测复查】专家提示 , 炎症性肠病虽无法有效预防 , 但完全可以通过内镜检查早期诊断发现 。
沈骏说:“首先 , 炎症性肠病一种年轻人也可能会得的疾病 , 甚至主要的发病年龄集中在青少年或者青年、中青年期 。 所以我们要提一个醒 , 不是说年轻人他不会得这样的疾病 , 如果说年轻人出现一些症状的话 , 还是要考虑是不是有这样的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