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法令行则国治 , 法令弛则国乱 。
——《潜夫论?述赦》
春秋时期 , 管仲提出以法治国 , 并在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下 ,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从此法治制度正式走上历史的政治舞台 。
至唐朝 , 法治制度不断得到更新完善 , 但其本质还是受到君主的影响 。 魏征就法治作出一个极为形象的比喻 , 他称一个国家就好比一匹正在奔跑的马 , 而它则是被骑在马上的“皇帝”而控制 。 由此可见 , 古代虽提倡以法治国 , 但还有个前提 , 那就是皇权至上 , 皇上控制住法律 , 也影响着法律 。
唐太宗在位期间确实做了一件
他这一做法受到两方面的不同评价 , 一方面觉得法外容情 , 他这个做法非常宽容大度 , 深得民心;另一种说法就是法不容情 , 如果这么做 , 法的威严何在 , 百姓还会因害怕犯法而约束自己吗?
但唐太宗一意孤行 , 执意下令令死囚们回家 , 那么这些死囚们明知来年回来就是赴死 , 如今他们有机会离开监牢 , 他们还会回来吗?
浏览卷宗 , 至天牢视察犯人唐太宗在位期间善用人才、兢兢业业 , 开创了历史有名的贞观之治 , 为唐朝的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 他也被尊称为“天可汗” 。 据《资治通鉴》记载 , 贞观六年 , 时临新年 , 唐太宗按照惯例浏览死囚名单和卷宗 。 这些是由刑部报上来的资料 , 而决定这些囚犯之死的则在于唐太宗本人 。
在古代 , 春天不宜杀生 , 据《礼记》有言:“仲春之月…毋肆掠 , 止狱讼” 。 秋天又本是肃杀之节 , 死刑大多放于秋季 , 唐朝就有律文大致规定为 , 从立春开始到秋分 , 只要不是罪大恶极之人 , 均不可春季执行死刑 。 因此唐太宗看的这一批死囚名单只是提前做批示 , 要等到来年秋天才可以对他们执行死刑 。
唐太宗仔细翻阅这些死囚名单和卷宗 , 看完之后他并没有直接下笔定下这些人的生死 , 简单解决这一宗事务 。 唐太宗看完资料后决定到牢房看看这些犯人现状如何 , 于是带着大臣们浩浩荡荡地来至天牢 。
恻隐之心 , 放犯人归家过年监狱里环境恶劣 , 阴暗潮湿 , 但唐太宗丝毫不避讳 , 真的走入牢房之中仔细观察 。 日久被关于这黑暗之中的犯人们看到一群人到来 , 自是非常好奇 , 都起来看热闹 。
看着被众位大臣们毕恭毕敬簇拥着、穿着明黄龙袍的人自是知道皇帝来了 , 于是都大声叫喊、哭诉悔过之情 , 希望能得到皇上的赦免 。
随后他们被官兵集体带到牢房外面的空地上 , 其中皇帝就坐在正中间 , 他们非常慌张 , 以为是提前处决他们 , 纷纷跪倒在地 , 有的人还怕得浑身发抖 , 可见古代人民对于皇权的敬畏程度 。
然而令他们非常意外的是 , 皇帝并没有想象中的严肃可怕 , 而是用极温和的语气与他们说话 , 让他们不要害怕 。 然后他又说到如今离秋后时间还远 , 现在又准备过年了 , 他们也都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 , 所以和他们做个约定 。
他放他们回家过年 , 顺便春季时节帮忙家里耕种 , 然后在秋后斩刑前回来 , 继续执行死刑 。 这些死囚不承想还可以回家见家人、与家人拜别 , 自然忙不迭地答应了 。
在场大臣听到唐太宗如此“率性”的话吓了一跳 , 急忙制止 。 他们觉得这些人本就是穷凶极恶的犯人 , 已经确定了死刑 , 如今放他们回家岂不是放虎归山 , 有机会逃走谁能保证他们还会乖乖回来受死?但唐太宗一意孤行 , 不听劝阻 , 直接下明旨 , 准许这390名死囚回家过年 , 主要他们在秋决之前回来即可 。
皇帝一言既出 , 驷马难追 。 大臣们再是不同意也无话可说 , 只能尊令行事 。 而这些死囚们得以回家自是欢声雀跃 , 高呼万岁 , 之后直接离开牢房 , 匆匆赶回家中 。
- 坚守比逃避更有意义?为何斯大林坚守莫斯科库图佐夫却选择放弃?
- 官至解放军总后勤部主任,他被评为中将衔,为何突然被取消
- 被宋仁宗放在心上的3个女人:一个死于宦官,两个爱上宦官?
- 雨水冲刷山西古城遗迹,黄土崖上放羊人发现累累白骨,啥情况
- 五名富二代犯法被抓,省长下令立即放人,县长冷笑后,怒道:全部处决
- 李世民发明了一种职业,古代女子对此十分痛恨,现如今却非常流行
- 八旗子弟出身高贵,为何放着仕途不走,反而宁愿去当御前侍卫?
- 袁天罡|李世民问袁天罡:大唐何时灭亡?袁:猪上树时,李世民到死没明白
- 18岁求仕途,43岁才圆梦,25年求一梦,他为啥1年不到就放弃了?
- 李世民在李渊帐外一顿哭号,李渊一顿骂,反被李世民说服攻打长安